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58篇 |
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635篇 |
综合类 | 1351篇 |
水路运输 | 741篇 |
铁路运输 | 1021篇 |
综合运输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390篇 |
2013年 | 317篇 |
2012年 | 451篇 |
2011年 | 487篇 |
2010年 | 337篇 |
2009年 | 252篇 |
2008年 | 291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309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填土路堤下涵洞受力特性与减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填土涵洞出现的工程病害和设计难题,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和大型工程试验检测,对高填土涵洞的结构与填土和地基间的变形规律、涵洞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减荷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论对高填土涵洞的设计、施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103.
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公路边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GPS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及其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实践可以证明:GPS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5mm,与常规的GPS静态相对定位的精度相当,同时能够大大降低GPS监测系统的成本,使得公路边坡灾害监测能够实现高精度、自动化和全天候等目标。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瓮安至马场坪铁路北延伸线湘江特大桥为大跨度山区铁路桥梁.桥址处山高谷深,建桥条件复杂.综合考虑桥址地理环境、地质、施工便捷性和工程经济性等因素,研究并提出3种可行的桥式方案,通过对结构体系、结构尺寸、施工方法、计算指标、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方面进行研究,推荐120 m+2×235 m+120 m跨径组合的刚构斜拉桥方案... 相似文献
107.
以某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地质情况,从初始应力、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分析了影响围岩的因素。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反馈结果等综合方法,从监控量测数据时态曲线特征、方向性、累计变化量、变形速率、时效性、现场围岩变形情况、隧道施工影响、变形段变形差异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极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制,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极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释放有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可能不同,爆破对围岩产生扰动,将一定程度加速围岩应力的释放。2)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变形规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围岩的变形机制,层状围岩的变形破坏一般形成几个区域:破坏区,崩塌,滑动滑移,张裂、弯曲及折断。4)本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是由极高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综合决定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一定程度上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108.
为克服传统预测模型结构单一、预测精度及稳定性不足等缺陷,提出多元体系组合预测模型的建模思路。首先,基于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及ARMA模型3种单一预测模型,构建铁路隧道变形预测体系;再以均方根误差、误差平方和及平均绝对误差等为评价准则或指标,构建各预测结果的误差评价体系,求解各单项预测模型的权值贡献指数,得到最优组合权值;然后利用后验差检验、残差检验和关联度检验构建预测精度校验体系,对组合预测结果进行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元体系组合预测模型在特大断面隧道中的变形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多元评价体系组合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值均小于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较单一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也一致通过相关检验,验证了多元体系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导洞应力释放及多层支护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核心段施工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提出了"先放后抗,抗放结合,锚固加强"的变形控制理念;2)得出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超前导洞应力释放+圆形4层支护结构+径向注浆+长锚杆+长锚索"综合变形控制方案;3)超前导洞应力释放效果明显,正洞累计变形减小幅度约为34%;4)得到了圆形多层支护结构变形规律;5)累计变形均控制在设计预留变形量内,保证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大变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