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篇
  免费   197篇
公路运输   787篇
综合类   511篇
水路运输   688篇
铁路运输   440篇
综合运输   1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9 毫秒
241.
通过对国内外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技术对 比分析,得出能馈式牵引供电装置是当前解决列车再 生制动能量问题的较优措施。给出能馈式牵引供电装 置在北京地铁 10 号线二期工程的应用设计方案,并进 行现场试验和应用效果分析。对能馈式牵引供电装置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工程 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2.
青岛地铁3号线车辆车体和车内旅客界面的外表面喷涂水性油漆,相比溶剂性油漆,其具有环保、阻燃和视觉效果更优的特点;司机室外罩及客室座椅使用酚醛玻璃钢材料,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在阻燃、毒性、烟雾等方面完全满足BS 6853:1999防火标准;供风单元采用无油空压机,无需添加润滑油,几乎免维护,压缩空气质量高,无需滤油装置,环保经济.这三种产品在国内地铁车辆中均为首次使用.此外,该车还使用KPB-3J矿棉作为隔热隔音材料,具有不燃、无烟、无毒的环保优势,完全满足BS 6853:1999防火标准.客室照明全部采用LED灯,其寿命长,不合铅汞,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整车设计突出了科技、绿色、人文、创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43.
车体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文章利用安装在车体上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振动信号,选取合适的信号特征提取方法进行评估,达到列车故障早期预警的目的。试验数据表明,车体的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先对振动信号提取小波包能量矩特征进行时频域分析,发现该特征提取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车辆横向和垂向振动情况。引入基于局部分析的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LE),对故障工况的小波包能量矩熵特征所构造的高维特征向量空间进行降维,发现能够从垂向加速度信号识别出空气弹簧失气工况,从横向加速度信号识别出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和横向减振器故障。这与车辆动力学分析结果一致,同时也证实了流形学习方法对列车性能评估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4.
为深入了解新型竖直轴海洋能发电设备的性能,对其叶片结构的流场特性和设备在流场中的动力收集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不同结构叶片和不同数量叶片的二维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不同结构叶片的流场状态,以及叶片数分别为3、4和6时设备的合力和转矩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在矩形叶片上开长方形孔能明显改善叶片后方的涡流,提高叶片的性能;当入口速度不变时,设备所受合力和转矩会随叶片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叶片数量不变时,设备所受合力和转矩会随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竖直轴海洋能发电设备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5.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为例,分析了列车空载工况和载客工况下的能耗情况,结果表明根据列车能耗系统的实时统计数据核实列车能耗的方式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列车运行过程中乘客总体重的能耗,与列车自重能耗相比,列车自重能耗在列车总能耗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合理地降低车辆自重将成为今后车辆设计的重要课题,根据线路客流量特点制定大小交路时刻表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6.
潘德元  方国庆  王杰  贺前平  蔡隽 《隧道建设》2022,42(10):1766-1771
为解决潜孔锤跟管钻进最大深度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能量法分析冲击功与应变能的转换情况,提出跟管钻进最大深度的假设条件和理论计算方法,并结合现有相关技术规范,通过类比法对跟管钻进的地层侧阻力取值进行完善和补充,然后应用相关实例分析和验证。通过研究和验证取得成果如下: 1)采用材料力学能量法理论,提出较系统、全面的跟管钻进最大深度计算方法; 2)给出单一地层最大深度的计算公式和多个地层的计算步骤; 3)提出套管与地层间动摩阻的取值依据和方法; 4)提出中和点概念,得出双冲击器作用下套管柱受到的应变能作用原理; 5)增大冲击功和增加套管壁厚均有利于提高跟管的最大深度,但影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47.
特种装备的购置及改造项目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畴,在审批环节中应进行节能审查。本文以科学考察船为例,基于分析科学考察船与其他类固定资产的不同,阐述了科学考察船建设方案的节能评估、能源消费种类及能耗测算方法,并就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48.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吸收装置的原理和组成,分析了能耗吸收装置的能量吸收过程和系统控制方式,总结了能耗吸收装置运用过程中的故障种类、故障现象及相应的故障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49.
A linearized aero-hydro-servo-elastic floating wind turbine model is presented and used to perform integrate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he platform, tower, mooring system, and blade-pitch controller for a 10 MW spar floating wind turbine. Optimal design solutions are found using gradient-based optimization with analytic derivatives, considering both fatigue and extreme response constraints, wher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a weighted combination of system cost and power quality.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local minima exist both in the soft-stiff and stiff-stiff range for the first tower bending mode and that a stiff-stiff tower design is needed to reach a solution that satisfies the fatigue constraints. The optimized platform has a relatively small diameter in the wave zone to limit the wave loads on the structure and an hourglass shape far below the waterline. The shape increases the restoring moment and natural frequency in pitch, which leads to improved behaviour in the low-frequency range.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is shown in the solutions for the tower and blade-pitch control system, which are clearly affected by the simultaneous design of the platform. State-of-the-art nonlinear time-domai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linearized model is conservative in general, but reasonably accurate in capturing trends, suggesting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ology is suitable for preliminary integrated design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250.
Ship-to-ship collision events can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 such as loss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For this reason, modern ship designs are required to incorporate a double-hulled structure to prevent inner-hull damage from such events. Using the experimental or numer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crashworthiness of double-hulled ship structures entails much effort, for which reason neither method is easy to adopt at the early design stage. In this paper, an existing simplified method called Ito's method is improved by a new buckling-and-contact-based expansion method.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double-hulled-structure or outer-hull-local-rupture failure mode. The perpendicular bow-to-side collision scenario is assumed for a conservative estimation of damage to a double-hulled structure.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by numerical ship collision simulations of several cases. The results for the buckling-and-contact-based expansion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similar for a blunt shape of striking body but different for a sharp sh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