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82篇
综合类   184篇
水路运输   58篇
铁路运输   79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碳纤维片材具有高强轻质、抗腐蚀、耐老化等卓越的性能,是桥梁加固修复工程的一种新材料。结合湖北某桥加固修复工程,阐述碳纤维片材的性能和施工工艺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以旧建筑物改造应用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施工为例 ,通过对粘钢、粘贴碳纤维、植筋等新工艺和技术方案比较、优化 ,阐述粘贴碳纤维、植筋等工艺和施工方法 ,并针对产生质量问题原因和冬期施工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3.
圆梁山隧道深埋充填粉质粘性土溶洞注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DK354 255~ 280深埋充填粉质粘性土溶洞的注浆加固技术及其具体施工工艺过程,有效地降低了隧道工程中发生串浆的频率,能确保注浆加固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改性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在旧桥维修加固施工中的应用是一种逐步探索及推广的工艺。本文主要以工程实例介绍该工艺,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5.
广州港洪圣沙码头碳纤维加固修复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港洪圣沙码头经过20年的使用,发生了一些构件及设施破损现象,通过对80个桩帽的检查,发现有21个桩帽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有4个桩帽的裂缝为发展型变形。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技术和环氧水泥砂浆技术对这些桩帽进行修复,以达到对桩帽加固补强目的。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各种路面补强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提出了相应条件下路面补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47.
岩溶隧道突泥机制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国涛  宋瑞刚 《隧道建设》2012,32(2):169-174
为规避和降低岩溶隧道的突泥风险,采用归纳分析方法总结岩溶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基于力学分析方法揭示岩溶隧道的突泥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以贵都高速公路九条龙隧道突泥现场实例,对突泥事故原因、处理方案和防治措施展开论述。得出以下结论:1)岩溶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可划分为隧道周围存在岩溶、隧道整体穿越岩溶和隧道部分穿越岩溶3种类型;2)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揭示岩溶隧道的突泥机制,其宏观机制是指岩溶隧道不同的突泥类型,其微观机制是指地下水对地层的小尺度物理力学作用;3)针对岩溶隧道不同工程地质特征,应重视工程勘察和隧道施工作业中的超前预报,采用合理的开挖方法和超前支护措施,规范施工作业流程,预防岩溶隧道突泥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建筑工程的外墙保温系统能够合理地调节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节能、舒适的美好生活环境,因此外墙保温施工一直以来都是建筑项目的重要施工环节。如何提高外墙岩棉保温系统的施工质量,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墙体结构构造优化设计、岩棉保温系统增加角钢托架、岩棉保温系统外表面增加聚合物水泥砂浆以及增加一道耐碱玻纤网罩面抹灰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有效提高了外墙保温系统的牢固性,为工程高质量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对当前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标准移动IPv6切换技术、层次移动IPv6管理方案等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运作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软件预测的移动IPv6平滑切换机制,对该机制的原理和实现做了阐述,给出模拟实验数据并做出比较.  相似文献   
50.
以重庆丰都庙包大桥为原型,制作了2片钢筋混凝土肋拱模型,首先采用"肋拱桥关键截面箱型转换加固技术"对其中1片进行加固处治,然后对加固前、后肋拱模型实施全过程破坏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加固前、后肋拱模型的应变、挠度、横向分布比率、裂缝及破坏模式等指标,得到以下结论:肋拱桥关键截面箱型转换加固后,新增设的钢筋混凝土箱型封闭层能与原肋拱协调变形、共同承担活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