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1篇
  免费   199篇
公路运输   1498篇
综合类   873篇
水路运输   579篇
铁路运输   926篇
综合运输   1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用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电磁悬浮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常导电磁吸力悬浮系统悬浮气隙小、悬浮功率大,电动斥力悬浮系统不能实现静止悬浮、磁场污染大。由于受电流变化率限制,单独采用高温超导线圈构成的电磁吸力悬浮系统不能实现稳定悬浮。经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用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电磁吸力型悬浮系统方案。采用这种混合式悬浮方案可增大悬浮气隙、实现稳态"零"功率悬浮、减轻车体重量、降低制冷费用、且无磁场污染。  相似文献   
12.
架空刚性接触悬挂的特点及其维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州地铁二号线是国内首条采用架空刚性接触悬挂技术的接触网,国外地铁已大量采用架空刚性接触悬挂,效果很好。架空刚性接触悬挂具有整体结构简单、锚段关节和线岔安装调试方便、弓网间的压力和接触线磨耗均匀、悬挂两端无需设置下锚张力补偿装置、没有断线之忧、施工安装和维修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另外架空刚性接触悬挂能很好地满足低净空隧道要求,适用于地下铁道。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船舶压载舱产生腐蚀的原因、防腐蚀保护的方法。介绍了中国船级社有关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原则规定、设计要求、安装要求、定期检查项目。最后,将腐蚀的舱壁采用涂装或牺牲阳极阴极保护两种方法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得出安装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陈家良 《电气化铁道》2006,(2):29-30,33
针对株洲客车站北咽喉第5次提速改造和兼顾浙赣线引入线接触线高度6450mm改造的特殊要求,通过分析比较不等高接触悬挂在软横跨上的处理模式,提出经济合理、高效便捷的处理方案,为今后此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刚性悬挂自由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胜 《电气化铁道》2005,(2):39-41,46
以南京地铁一号线刚性悬挂参数为依据,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法建立了接触网刚性悬挂自由振动的振型,列举出自由振动的各阶频率,并从模拟计算结果中分析了刚性悬挂的一些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东江清溪河段水毁路基河段的保护进行了丁坝护岸工程设计,并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其效果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工程设计方案的挑流和护岸效果,以及是否对通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涂华刚  王庆丰 《汽车工程》2002,24(3):245-249
本文在理论上建立了一套基于主动力反馈原理的新型主动阻尼悬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首先提出了该主动阻尼悬架的实现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的液力减振器的基础上,应用半主动控制的思想,结合力反馈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内部液压反馈阻尼网络模型。理论优化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通过该液阻网络模型,即可以实现电控的主动阻尼悬架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汽车行驶路况的好坏,自适应地调节悬架阻尼大小以实现主动阻尼悬架的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18.
牵引变电站可编程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行牵引变电站继电器布线逻辑监控系统的缺陷,提出了用可编程监控系统取代继电器控制的设想,分析了两种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讨论了可编程控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of railway pneumatic suspension modelling: both multibody and pneumatic aspec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work aims at obtaining a realistic model of the secondary suspension and coupling it with a multibody model of a train.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pneumatic circuit such as bellows, tanks, pipes and valv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ellow-pipe-tank subsystem for which several modelling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ial and algebraic models are highlighted, and an application-dependent choice between them is suggested. A complete model of the pneumatic circuit is then obtained and coupled with a multibody model of the train. As a result, the behaviour of a suburban train equipped with a pneumatic secondary suspension is analysed, in particular undesired oscillating motions which affect the comfort. Topological modification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suspension a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