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489篇
综合类   355篇
水路运输   55篇
铁路运输   860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81.
Because Formula cars are lighter than ordinary cars, the optimal settings for this type of car are thought to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a ordinary car. The front and rear weight distribution ratio of a vehicl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exert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ritical cornering. The tendency of a ordinary car to under-steer during critical corner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front and rear weight distribution ratio of the vehicle. Specifically, when the front of an ordinary FR (front-engine, rear wheel drive) vehicle is slightly heavier than the rear, the car tends to understeer during critical cornering. However, the optimal weight distribution ratio for critical cornering is not obvious for a formula car because of its lightness. This observ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driving course similar to a real driving course to perform a maximum speed cornering simu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a front to rear weight distribution ratio of 40:60 resulted in the fastest lap time. This ratio also gave the best results in the maximum-speed driving experiment performed using a driving simulator. Moreover, the maximum lateral acceleration during turning, the driving force, and the load movement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wheels was calculated using experimental driving force data and the concept of a tire friction circle. As a result, driving mechanic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a vehicle having a front/rear weight distribution ratio of 40:60 while traveling at maximum speed.  相似文献   
682.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yperMesh和ANSYS软件建立了某国产中高级轿车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刚度分析和对国内外同级别的车型进行比较来判断该轿车的刚度情况.针对分析结果和相关车型的比较后对该车刚度情况做了一定的分析,通过相关试验进行验证,为后续相关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83.
用改变参数取值的方法来将个体差异这一重要思想引入跟驰模型,实现对FVD(全速度差)模型的优化,对模拟交通情况和优化交通管理有积极意义.研究实现了驾驶员行为的个性化描述,采用敏感程度的概念并用一个标准正态分布中的取值表示,分析了个性化行为和模型参数的联系,实现了模型的优化和优化后模型对启动车流和稠密交通流扰动传播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84.
采用霍尔传感器的汽车电动车窗防夹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采用霍尔传感器的汽车防夹电动车窗系统。该系统利用霍尔信号个数判断车窗的位置,而用霍尔信号脉宽检测防夹力,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防夹功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685.
基于类菱形车特殊的结构布置而提出前后轮联动的转向传动机构,同时通过解析法推导出整个转向传动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即可根据整车的结构布置确定各个杆件的尺寸和关键点的位置。这一理论已经得到ADAMS仿真的验证,并为类菱形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6.
为了精确地模拟车辆跟驰过程,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一系列跟驰模型,用微积分的方法解析模型.通过变量筛选.明确了影响车辆跟驰的重要因素有速度差、间距和前车速度.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确定了模型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确保模拟的稳定.建立的跟驰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车辆之间的跟驰行为.预测跟驰车辆的运动状态,用于智能车辆控制或者用于追尾预警.如果获得了更完备的实验数据,基于相关分析建立跟驰模型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考虑到车辆运动状况、动力性能、道路条件、驾驶特性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87.
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液化天然气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途经各地尤其是已发生过安全事故地区的热点问题。因此,要从运输公司、运输从业人员、罐车生产厂家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等各方面提出安全措施及要求.  相似文献   
688.
在汽车的正面碰撞中,前纵梁的作用尤为明显,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碰撞性能。研究了前纵梁单独碰撞和在车身上碰撞的异同,探讨了诱导槽及其位置的作用,提出了前纵梁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89.
采用空气循环制冷机的ICE客车用空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德国ICE列车采用的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结构。  相似文献   
690.
采用基于振动周期内平均功率相等的描述函数法,对重载货车转向架的非线性干摩擦力进行等效线性化,即将斜楔与摇枕间的垂向和横向非线性摩擦力线性等效为垂向和横向线性阻尼力,将旁承和心盘处的回转摩擦阻力矩线性等效为同转摩擦阻尼力,进而建立重载货车的等效线性动力学模型.以C80型重载货车为例,分别采用给出的等效线性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重载货车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等效线性动力学模型虽然小幅度增大了车体的垂向和横向平稳性指标、轮轨横向作用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但是仍在GB/T 5599-1985标准范围内,满足其各项评价指标要求,验证了用描述函数法对非线性干摩擦力等效线性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说明基于描述函数法的重载货车等效线性动力学模型可以替代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重载货车通过既有桥梁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为重载货车的非线性悬挂系统参数优化和车桥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