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71篇
公路运输   413篇
综合类   449篇
水路运输   336篇
铁路运输   534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鉴于信号图形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电务段履历簿管理的常用工具,使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现介绍双线轨道电路图的制作要求及电缆径路图的制作方法,讨论关键制图环节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简要介绍了辽东山区17万hm 2砂砾化山丘的现状,概述砂砾化山丘的类型、特点,并提出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封育措施等几种预防砂砾化山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准确评估驾驶人认知负荷水平,对于深入研究驾驶人行为特性,改善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驾驶人认知负荷分类方法,大多基于心电、脑电等生理信息和车辆信息,由于特征选择上的单一性,导致驾驶人认知负荷分类模型的分类精度不高。设计基于跟驰场景的不同认知负荷N-back次任务试验,通过采集受试者的生理信号和车辆信号,结合NASA_TLX主观评分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了基于多维信息特征融合的驾驶人认知负荷分类方法。研究表明:基于生理信息和车辆信息的多维信息特征认知负荷分类方法,其精度显著高于传统的基于生理信息的认知负荷分类方法,以多维信息特征为输入,随机森林法以其稳定性好、抗过拟合能力强的特点,表现出优异的分类效果,相比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具有最高的平均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04.
邢涛 《山西交通科技》2014,(2):64-66,69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了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对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列举了在评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106.
文章阐明了交—直—交传动内燃机车优越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并对东风_4内燃机车改为交—直—交传动后的经济性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交—直—交传动内燃机车经济效果显著,仅节油一项,就可在5年内将比交—直传动内燃机车增加的成本全部回收。  相似文献   
107.
高速公路收费经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基于高速公路的基本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理解高速公路的产业特征是制定高速经营发展战略的前提,同时企业战略思想的把握决定着高速公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方向。  相似文献   
108.
罗昊  陈宇波  何刚  邓飞 《隧道建设》2019,39(8):1277-1283
为了更好地指导山岭隧道变形监测技术选用,提高监测效率并节约成本,从技术和经济效益2个方面对比分析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阐述各监测方式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特征,总结不同应用条件下应优先选用的监测技术类型,并提出一套可行的变形监测技术选用程序。研究成果可为现阶段西南地区隧道工程变形监测技术类型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一种动力分散型城郊快速电动车组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基本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10.
研究目的:分析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现状,找出适宜的测量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从新颁无砟轨道和时速200~250km有砟轨道工程测量的技术标准出发,对石太客运专线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作出总体评价。 研究结果:采用无砟轨道地段的现有隧道工程控制网,需重新建立符合时速200~250km有砟轨道工程测量技术要求的控制测量网。 研究结论: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控制网点,做好新建与既有工程控制网的衔接;做好测量技术方案设计,减少对已开工工程的影响,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