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9篇 |
免费 | 31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96篇 |
综合类 | 1200篇 |
水路运输 | 737篇 |
铁路运输 | 854篇 |
综合运输 | 1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5篇 |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317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325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269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55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85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矿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动态模量试验、动态蠕变试验和车辙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矿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特性及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纤维掺入后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纤维的使用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表明玄武岩矿物纤维能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劲度,而60℃时沥青胶浆和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因子增大。高温动态蠕变试验结果也表明,掺入矿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流动值增大,达到流动值时循环荷载产生的应变和经历10 000次荷载作用后的应变均能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与未掺矿物纤维相比,掺加0.4%矿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由5 869次/mm提高到7 656次/mm,同时车辙深度减小,表明矿物纤维能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高温流动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2.
E. Zerv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2008,9(6):641-647
This work studies the impact of five parameters: CO and HC engine-out emissions, space velocity, average value and profile
of exhaust temperature, on Diesel CO and HC tail-pipe emission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work is conducted on a reactor and
shows that both HC and CO light-off temperature increases with CO and HC input concentration. CO and HC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fluence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apacities of HC only at high temperatures. Space velocity also influences CO and HC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work studi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HC and CO engine-out emissions on
CO and HC conversion and tail-pipe emissions in the case of 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 This part proposes that a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must be mainly studied at the Urban Part of NEDC, as the CO and HC conversions are very high at the extra-urban part
of NEDC. CO and HC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are also dependent on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catalytic volume. In the case of
two different profiles of exhaust temperature with the same average temperature, CO and H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lower
in the case of the smoother profile. 相似文献
63.
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拌和温度及压实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首先通过SGC试验在不同温度下成型混合料试件,根据试件的体积参数确定再生混合料最佳压实温度,然后根据再生沥青在合适剪切速率下的黏温曲线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试验结果证明:对于再生基质沥青混合料,试验确定的最佳压实温度及拌和温度接近由黏温曲线计算所得温度值;对于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其施工特性与新拌混合料有明显差异,由试验确定的最佳压实温度及拌和温度低于黏温曲线所得的温度,建议实际工程中确定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及拌和温度时,可在再生沥青黏温曲线试验的基础上适当降低5~10℃。 相似文献
64.
65.
基于动力学基本原理,从非线性、接触以及本构关系计算理论建立落石-桥墩防撞物柔性碰撞精细化计算模型,并对关键计算参数给出建议取值.利用钢结构柔性变形吸收落石碰撞能量,提出一种桥墩防落石碰撞柔性设计方法,并详细给出该防落石碰撞构造措施的结构组成形式.利用ANSYS/LS-DYNA动力分析计算程序,考虑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精细化数值仿真计算落石撞击防撞物的动态全过程,以一个偏安全的极限碰撞状态,分别从运动行为(撞击力、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能量转换(系统动能、系统变形能)角度进行计算结果与数据分析,证明所提出的柔性防撞设计思路以及防撞措施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66.
通过模拟火灾现场材料表面实际升温曲线,分析了不同纤维混凝土的临界含湿量以及不同含湿量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同时采用大板混凝土进行火灾试验.研究发现:含湿量的高低较大程度上影响着试件受火后表面爆裂程度、裂缝数量、渗水时间以及质量损失;防火纤维混凝土爆裂的临界含湿量高于其他3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聚乙烯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爆裂性能最好;相同含湿量下,通过观察受火面剥落、烧酥程度,再一次验证了防火纤维抗爆裂效果较好.通过测试不同混凝土板侧面温度场以及区域回弹值发现,由于混凝土板侧面温度值分布不同,进而造成混凝土材料回弹值的损失也不一样,材料力学性能的损失与温度场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青海省哇加滩黄河特大桥主桥为(104+116+560+116+104)m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承台长42m、宽25.5m、高6m,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桥址区气温垂直分布,日夜温差较大。为避免该桥承台表面出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温度控制。针对桥址气候特点、承台的特殊位置等因素,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等方面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水化热总量;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承台1/4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合理布置冷却水管、制定保温方案等;通过在混凝土内布设温度传感器,对施工过程进行温度监控,并根据温度数据及时调整保温和水化热排出措施、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采取以上措施,承台施工完成时,未发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且混凝土的温度峰值和内外温差均在规范允许值之内。 相似文献
68.
69.
考虑老化的沥青结合料低温感温性指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验证不同老化程度沥青结合料的针入度指数IP、当量脆点T1.2与SHRP低温弯曲梁流变指标间的关系,选取3种常用重交基质沥青进行薄膜烘箱试验和不同时长的压力老化容器老化,测定不同老化程度沥青在不同较高温度的针入度,得到针入度温度指数AlgP、K、IP和T1.2;测定不同较低温度60 s时的弯曲梁流变指标S、m,得到低温蠕变温度指数AlgS和Am。通过试验得出: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沥青的感温性降低,温度稳定性增加,T1.2呈升高趋势;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而言,其较高温度下的针入度温度指标AlgP、K与较低温度下的低温蠕变温度指标AlgS、KlgS、Am、Km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中国“八五”攻关专题中建议的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IP和T1.2与SHRP建议的低温性能评价指标S和m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