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92篇
公路运输   482篇
综合类   549篇
水路运输   230篇
铁路运输   397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面波技术在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波技术在工程勘察及岩土工程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岩土工程勘察、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地基承载力等测试应用研究较多。运用面波技术对渝邻路的大湾滑坡进行了勘察,通过时域信号分析、频散曲线和波速云图3种判定方法查明了滑坡的滑动面。与钻孔资料对比,两者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2.
在分析全液压转向结构与转向偏差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以实现车辆转向同步,消除转向偏差;针对现有方法确定的期望转向曲线可跟踪性差而无法实现转向同步,提出一种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及其可行域确定方法,以最大、最小转向效率对应转向曲线为期望转向曲线可行域的上、下边界,确保期望转向曲线的可跟踪性;针对系统扰动不确定性及油液泄漏非线性,基于组合趋近律滑模控制,并引入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控制系统的抖振;由于组合趋近律增益自适应性不足,导致车轮转角及角速度发生变化时,存在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轮转角、角速度与趋近律增益的关系,制定了基于车轮转角及角速度的模糊规则表以自适应调整趋近律增益,实现增益模糊滑模控制,进一步提高油液补偿自适应能力和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鲁棒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均具有良好的可跟踪性能;增益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控制精度,可有效地消除转向偏差,实现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同步转向。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决FRP筋弹性模量低、剪切强度低和延性差的问题,设计和制备了多种规格的FRP-钢筋复合筋,并通过拉伸和剪切试验研究了含钢率和直径对其拉伸性能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然后根据FRP-钢筋复合筋的性能特点及其增强混凝土构件的性能要求,提出了此类构件与相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总刚度相等的等效刚度设计法,并试验对比和分析了等承载力与等效刚度2种不同等效设计法设计的FRP-钢筋复合筋增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结果表明:与FRP筋相比,FRP-钢筋复合筋的弹性模量、延性和剪切性能都明显提高。FRP-钢筋复合筋的弹性模量可达到FRP筋弹性模量的3倍以上,这为等效刚度设计法的实现提供了良好基础。等效刚度设计的FRP-钢筋复合筋增强混凝土梁具有和钢筋混凝土梁接近的屈服前受力性能(挠度和最大裂缝宽度)和良好的延性,并且可使其极限承载力提高30%。即等效刚度设计的此类构件不仅可满足安全性和适用性要求,而且具有更大的承载力储备和更好的耐久性。由于等效刚度设计法可参考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其有望为此类构件和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简便适用的计算分析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现场测定灌浆料早期抗压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采用一种加固型灌浆料制备2种不同类型的灌浆料,各14个龄期,共252个试块,并对其进行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以探究该灌浆料早期强度与回弹值之间的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按照不同的函数表达式,分别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对比,提出了回弹法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的测强公式,从而为采用回弹法进行现场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单轮对纯滚线判别法与整车动力学仿真方法,对现代有轨电车低地板列车采用的传统轮对与独立轮对的曲线导向性能分界点进行深入研究,为轮对选取与导向控制提供参考。从纯滚线角度分析,传统轮对曲线通过时趋向于纯滚线运动,独立轮对基本处于轮对最大横移位置,典型踏面下对应区域的线路曲线半径100~200 m为性能分界点。建立全传统轮对与全独立轮对的五模块现代有轨电车列车模型进行分析,典型踏面下各项指标结果同样表明两种轮对的性能分界点为线路曲线半径100~200 m区域。  相似文献   
996.
选取双机热备计算机联锁系统和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各自的服役状态趋势,研究了影响计算机联锁服役状态趋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计算机联锁服役状态趋势的研究,有利于对设备元器件做出相应的维修决策,保证铁路电务设备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997.
低等级公路特别是县乡公路的交通量预测宜采用时间序列模型,有三种预测模型:二次多项式曲线、指数曲线和Gompertz曲线.实例分析表明,Gompertz曲线的预测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交通量的发展,较为准确地预测交通量.  相似文献   
998.
The prestress developing of tensile cable-net structures is a state transforming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unstressed state to the final prestressed state, and it is rather complicated because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is normally coupled with the kinematic mechanism movement. Firstly, the basic equations of prestress developing by moving boundary joint are derived from the total potential energy equation. Secondly, the presumed initial tension is proposed to impose into the elements and avoid the singularity of global stiffness matrix. And the self-stress mode which is calculated from the equilibrium matrix with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is employed as basically presumed initial tension. By applying boundary movement increment, an iterative computation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updating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and tension evolution. Finally, the MATLAB program is coded from the presented method, and numerical examples indicate that this computational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able guide to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ensile cable-net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单肢薄壁连续刚构桥施工失稳破坏频繁发生,损失严重。以西南某桥为背景,先对每个施工阶段进行线性分析,找出各阶段最不利荷载组合,然后分析出最大悬臂阶段各荷载工况、高墩初始缺陷、是否考虑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处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选择我国当前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型式,采用弹性层状体系力学分析软件Bisar3.0分析计算路面结构层底拉应力,并考虑基层厚度和模量、不同面层厚度对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底基层厚度对于层底拉应力影响较小,底基层厚度增加10cm,基层层底拉应力仅降低0.023MPa;底基层模量对基层层底拉应力有显著影响,其模量越高,基层层底拉应力就越小;面层厚度对基层层底拉应力影响较大,基层层底拉应力随面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当面层厚度在18~20cm时,水泥稳定层层底拉应力为0.086~0.082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