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64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由于《铁路钢桥施工规范》等标准对钢桁梁桥整体节点杆件的安装验收缺少明确的标准规定,为了确保该类钢梁桥制造、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芜湖长江大桥及类似桥遇到的问题,兼顾复杂钢梁杆件制造公差的合理、匹配要求,提出了对相关规范的补充完善建议,可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大震不倒,且震后无需修复或者稍加修复就能恢复正常使用功能理念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是桥梁地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设置可更换构件是实现桥梁结构可恢复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附加可更换构件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是指:在结构适当部位设置减震装置作为可更换构件,通过牺牲可更换构件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免受损伤或大幅减小损伤,震后通过更换损坏构件以恢复结构正常使用功能。对附加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首先介绍了附加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设计理念;然后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可更换构件的类型、附加可更换构件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案例说明了附加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工程实践价值;最后探讨了附加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发展趋势。现有研究表明,附加可更换构件桥梁结构的功能可恢复性已得到了工程界的认可,但仍然需要在新材料、新构造形式的开发,系统性的试验研究以及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3.
研究钢筋混凝土铁路桥梁受弯构件可靠指标,讨论可靠指标随配筋率以及恒荷载与活荷载标准值比值的变化;确定受弯构件可靠指标的范围。基于现行铁路混凝土桥梁规范的容许应力法,得到钢筋混凝土桥梁受弯构件抗力的统计参数,计算表明钢筋混凝土铁路桥梁的可靠指标为5.8~6.5。  相似文献   
114.
吸收我国近年来铁路钢桥制造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参考国内外同行业标准,并考虑我国当前技术与装备水平及发展的需要,针对《铁路钢桥制造规范》中的零件尺寸控制及组装、杆件矫正等工序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完善《铁路钢桥制造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为深入研究恒载性超载对在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以加固后桥梁名义恒栽效应与原名义恒载效应之比作为恒载超载系数,详细分析了在役桥梁受弯构件可靠指标随恒载超载程度的变化规律.鉴于新老桥梁设计规范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的不同,采用<公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建议的抗力与荷载效应的统计参数,分别计算了与不同恒载超载系数对应的受弯构件可靠指标.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恒载标准值效应所占比重的增加,恒载性超载对桥梁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愈明显.桥梁结构或构件隐含的可靠度越高,相应结构或构件的抗恒载性超载能力越强.在满足目标可靠指标要求的前提下,结构或构件容许一定程度的超载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多边形截面吸能部件的工程应用性,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薄壁结构在轴向冲击下的屈曲,分别建立了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新型吸能部件的有限元碰撞模型并在当前高速碰撞有限元分析中考虑材料的应变率效应.通过数值计算观察3种类型部件的变形模式和压皱力.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在重量相同、厚度相同以及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新型吸能部件与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相比在变形过程中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7.
依据弹塑性力学原理,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分析的一般方法,研究了构件在轴心压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具体实例,结合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计算问题,对教材中传统计算及论文中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在进行截面设计时,截面复核的步骤不容忽视,且明确此时轴向力设计值并不等于轴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由此给出合理的分析方法,以便于工程计算及分析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8.
沈建霞 《水运工程》2018,(11):72-74
高桩梁板码头的横梁高度较大,受桩基间距控制,跨径相对较小,也即跨高比较小,严格来说属于规范限定的深受弯构件。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深受弯构件按照普通的受弯构件来进行近似配筋。以现行规范为基础,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这两种配筋方式后认为:同等情况下,深受弯构件比普通受弯构件计算配筋量增加30%~35%,对于高桩梁板码头的横梁或其他类似的深受弯构件,如按普通受弯构件来进行配筋,结果偏不安全。分析结论对今后类似的深受弯构件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9.
为提升海洋油气生产平台上部模块关键结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分析上部模块关键结构件特点,梳理其智能焊接设备组成,讨论其智能焊接作业流程,并展示工艺应用效果。研究内容可为海洋油气生产平台上部模块关键结构件的智能化焊接提供工艺基础,并为其他海洋工程建造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Locally pitted tubular member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stub columns to assess the ultimate strength. However, it is not suitable for those with relatively larger slenderness ratios as their failure behavior is more complex and closely related to corrosion features of localized pitting. This paper presents compressive column tests on locally pitted tubular members of a moderate slenderness ratio. Corrosion pits were artificially introduced on local surface of the members, forming corrosion patches with various corrosion features. A numerical modelling method was proposed to reproduce the test specimens. Localized pitting damage was proven to cause substantial declines in the load deformation capacity and ultimate strength, an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ailure mode. The failure of a pitted member is mostly initiated by local buckling after yielding occurs in the corrosion patch, concurrent with pitting closure, and even shear cracking of member wall due to the perforated pits. Moreover, shape change of the corrosion patch most likely results in the failure mode to alter from column buckling to local buckling or interactive buckling. The shape ratio of the corrosion patch is one of the critical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locally pitted members. The proposed modelling method is applicable for extensive stochastic simulations so as to develop an empirical formula and to clarify the probabi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ultimate str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