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5篇 |
免费 | 79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179篇 |
综合类 | 5444篇 |
水路运输 | 255篇 |
铁路运输 | 428篇 |
综合运输 | 5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303篇 |
2021年 | 380篇 |
2020年 | 344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316篇 |
2015年 | 437篇 |
2014年 | 652篇 |
2013年 | 593篇 |
2012年 | 645篇 |
2011年 | 838篇 |
2010年 | 776篇 |
2009年 | 672篇 |
2008年 | 654篇 |
2007年 | 690篇 |
2006年 | 622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交通是能源消纳的重要领域,其对社会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在陆路交通方面,轨道交通和小型客运车辆的电气化发展方向相对清晰,而公路货运尚无明确的技术路线。为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在交通领域中的使用,发展并推广电气化公路技术,对重载卡车的蓄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3种电气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卡车负载的特点,对不同电气化方案进行评估。研究融合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混合动力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的电气化公路技术,从车辆动力技术、供电线路、受电弓与计费、新能源并网、编组智能驾驶运行5个方面对电气化公路方案进行介绍,可以实现公路货运系统的绿色、安全、高效运行。以10公里线路电气化为例,进行规划和成本估算,构建单车和区域(或路段)电气化的运营成本计算模型,基于燃油消耗和阻力分析2种方法进行计算。对车辆购置及改装、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环保效益等4个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与成本测算。从供能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和推广路线3个角度对电气化公路技术的未来推广进行论证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电气化公路技术的应用与规模化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环境收益,其中的混合动力方案与架空线输电方案为面对未来可能的储能技术变革与无线输电普及打下重要的基础,提供了拓展空间,也是重载货车实现智能驾驶的重要步骤;与燃油驱动相比,电驱动百公里成本减少96元,单一重卡年运营成本减少18.8万元,百公里污染物(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均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992.
只有较少的交通事故数据资源被用于建立基于碰撞速度信息的乘员损伤模型,致使所得到的模型精度差。为此,提出了基于车辆变形深度的乘员损伤模型。对美国不同制造年代和车辆级别的事故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论证出车辆变形深度与乘员损伤风险具有相关性。以车辆变形深度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乘员损伤模型。不同种类车辆的乘员损伤模型拟合精度R2约为0.9,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验证,以此模型为基础,评价智能驾驶系统的有效性。以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为例,对比基于变形深度和速度变化量信息2种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结果表明:2组结果的平均误差不超过1%,验证了基于变形深度的乘员损伤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仅需要事故数据库中准确的变形深度信息,能够获得更多的事故数据支持,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类别智能驾驶系统的评价需求。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给公交优先信号配时系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准确的控制依据,基于重庆市RFID电子车牌数据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渐消卡尔曼滤波和小波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动态预测公交行程时间的方法。综合分析公交行程时间的动态和静态影响因素,选取的模型输入参量为标准车流量、路段车辆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车速离散性和前班次公交行程时间。利用RFID电子车牌系统采集重庆市鹅公岩大桥路段车辆行驶数据,选取3 000组实际运行数据完成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的训练,另筛选50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可动态自适应预测公交行程时间,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3.23%,绝对误差集中在8 s左右,明显优于2种单一模型和基于传统GPS数据的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可认为选择RFID电子车牌数据作为组合模型的输入,能够明显改善模型预测精度;组合模型预测值的残差分布更为集中、鲁棒性较好,泛化能力强。选择平均绝对误差值、均方根误差值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结果进一步表明,组合模型的综合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自适应渐消卡尔曼滤波和小波神经网络。研究方案可为先进公交信息化系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4.
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隧道工程品质亟待提升。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人民需要3个维度分析开展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的时代背景,从8个方面解读其深刻内涵,并详尽阐述公路隧道提质升级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要点。强调应关注的重点区域是隧道洞口、洞身和路面,最需要补齐的短板是通风、照明、消防、逃生疏散、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智能化管养平台,并提出“设施是基础、安全是根本、养护是关键、管控是核心、预案是保障、品质是追求”,建议大力推进公路隧道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安全、服务协调发展,打造安全、绿色、智能的公路隧道,助力我国由“公路隧道大国”迈向“公路隧道强国”。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流特性的基础,对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道路通行能力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考虑前导车的行为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等因素,对处于理想状态下的稳态车队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微扰法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对交通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建立了基于需求安全距离的微扰跟驰模型.最后应用Matlab对微扰法研究结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处于平衡状态的车队中的某车辆受到微扰后,车队能否在波动后恢复稳定状态与驾驶员反应强度系数的取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了解决含双向不分道行驶的狭窄支路路段交通网络配流问题,提出基于路段宽度、单车道通行能力、双向流量比例等因素的支路路段通行能力近似公式;通过扩展支路路段费用的表达形式,建立了分析支路路段双向车流相互作用的交通网络均衡模型.鉴于支路路段费用函数不是关于方向流量的凸函数,采用最短路径上全有全无分配并结合相继平均法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结果表明:该近似公式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含双向不分车道行驶支路路段的交通网络均衡模型与算法,有效地推广了常规配流方法,可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