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6篇 |
免费 | 45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38篇 |
综合类 | 662篇 |
水路运输 | 1075篇 |
铁路运输 | 816篇 |
综合运输 | 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65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09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260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在建立RQ11G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6自由度刚体振动微分方程基础上,分析比较了RQ11G动力总成系统悬置改进前后的固有频率、能量解耦度。通过在试车场进行的整车道路试验,比较分析了RQ11G动力总成系统悬置改进前后的隔振性能、存在的问题,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提高能量解耦度可有效降低车辆的振动与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探索了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一整套完整的设计、开发、试验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转向块(锚固端)间的体外预应力索可能产生独立于梁的振动,若其频率与梁的固有频率接近,就可能发生共振。当频率相近时,改变梁的截面特性或体外索的正常使用应力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而通过改变体外索的约束长度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在经济、效果及可行性方面,都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体外索的无侧向支承的自由长度不应过大,根据常见桥梁频率和我国钢绞线的使用情况,体外索可控制在12m之内,这样桥梁和体外索的自振频率就相互错开,也就避免了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67.
通过激励结构振动的方法,可以采集到结构的强迫振动时程。再对强迫振动时程采用随机减量法提取自由振动信号,并进行ITD识别,即可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对随机减量技术与ITD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一个实测信号的识别实例。 相似文献
6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减小车辆静止时改变方向所需的转向力。以前尝试通过减少不良的转向振动来减少转向扭矩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高辅助增益往往会产生震荡或增加噪声敏感性。为了消除此种振动,开发出一种基于控制齿轮角速度的控制策略,它是在简化的转向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这个实验获得了很好的齿轮角速度的估计值,这样就有可能消除方向盘所有旋转速度下的振动。实验证明在方向盘大转速变换下,转向扭矩显著降低,无振动传输给司机。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使用一个辅助来获得超过原来的三倍以上的增益。此外,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需要补充传感器。 相似文献
69.
大跨径钢桥面铺装层车辆动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耦合振动的角度出发,研究大跨径钢桥面铺装层在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机制.将汽车等效为2自由度5参数模型,考虑桥梁表面不平顺产生的随机激励,建立车-钢桥面铺装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利用模态分析与时变系数常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分析钢桥面铺装在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定义由铺装层竖向位移、拉应力和拉应变表示的动力放大系数,研究车速、桥面不平度、铺装层开裂损伤和粘结层滑移等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不平度、粘结层滑移是影响动力放大系数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时可考虑动力放大系数为1.5. 相似文献
70.
车轮降噪阻尼器在北京地铁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声防治是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一大课题,而控制轮轨噪声则是从源头来治理轨道交通噪声。文章对北京地铁车辆的轮轨噪声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率先在地铁13号线车辆上采用了车轮降噪阻尼器,通过对比实验表明它对消除中高频轮轨噪声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