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6篇
  免费   554篇
公路运输   4177篇
综合类   3115篇
水路运输   613篇
铁路运输   674篇
综合运输   31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865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主要论述了铁路货车标签安装网络在标签安装中的应用,货车标签安装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考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流效应的寒区路堤块石层临界高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块石路堤降温效应与块石层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多孔介质自然对流理论和热传导理论引入了表征寒区块石路堤自然对流降温效应的自然对流指数,利用热传导温度分布函数获得了路堤自然对流指数随块石层高度变化的近似公式。分析表明:自然对流指数最小值对应于路堤块石层的最小高度,而其最大值对应于路堤块石层的最大高度。另外介绍了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指数近似公式估算路堤块石层临界高度的方法,并具体给出了算例,最后进行了数值验算。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对流指数确定的临界高度可为寒区工程的路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将造成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几种常用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系数经验公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梦澜  易昕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4):36-38,49
现行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系数需要人工查图读取,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也不利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查图读取数据,应用双线性函数、一般化的二次方程、以及其他简单函数拟合,得到了含有13个常量的改进的温度应力系数Bx经验公式。分析表明,基于查图数据,对应99%的保证率,使用公式引起的温度疲劳应力的误差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的1%。公式对温度应力系数的解析描述,不但克服了查图的缺点,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1委内瑞拉铁路现状委内瑞拉中西部铁路修复工程位于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境内中西部地区,全长241.4km,由2段组成。其中,卡贝略港―巴基西梅托段(简称卡—巴段)173.8km,始建于1959年,运营40多年来,由于资金、设备和人力等原因,铁路设施缺乏必要的养护和维修,导致旅客列车停运,  相似文献   
16.
从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各个方面查原因、找对策,总结对道路施工平整度的控制,特别是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的经验,为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京秦线提速路涵过渡段动力仿真与试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京秦线提速改造工程进行了列车 路基动力仿真计算。在不同速度条件下,通过对路涵过渡段加固前后状态下机车车辆运行安全舒适性指标、轨道及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对京秦既有线路涵过渡段提速到200km/h的适应性及加固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评价意见与建议,并与随后的实车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郭景武 《电气化铁道》2003,(3):14-15,27
鉴于目前铁路站场广为采用的环形配电网络存在着安全隐患,本文结合运营实践情况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Lamble  Dave  Rajalin  Sirpa  Summala  Heikki 《Transportation》2002,29(3):223-236
This paper reviews two road-user surveys on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on the road in Finland where the mobile phone ownership rate is highest in the world (70% in August 2000). From 1998 to 1999 the proportion of drivers that chose to use a mobile phone while driving rose from 56% to 68%,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hone using drivers who experienced dangerous situations due to phone use rose from 44% to 50%. The proportion of drivers who used their phones in some way to benefit safety on the road remained at about 55%. The youngest, novice drivers had the highest level of phone usage of all age categories. Over 48% of the interviewees believ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an the use of hand-held mobile phones while driving, and another 27% believed that all types of mobile phone use should be banned while driving. Those drivers who used their phones the most each day were more likely to want some form of restrictions, than those who had lower usage. This is a strong message to the elected lawmakers and raises the problem of exactly how regulatory bodies would go about controlling the future growth of new driver support and non-driving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road vehicl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legislating for hands-free use only would be a reasonable course of action. Mandating that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equipment should be optimized for hands-free use should result in future generations of in-vehicle equipment also being optimized for hands-free use as a minimum criterion.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公路边坡生物防护的主要模式、护坡植物的选择原则以及主要的护坡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