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7篇 |
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25篇 |
综合类 | 111篇 |
水路运输 | 50篇 |
铁路运输 | 218篇 |
综合运输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洞口悬壁临河、出口接桥隧道,根据现场地形条件拟定进洞方案,通过环境保护、工期、经济分析,确定最终施工方案;重点介绍了此类地貌情况采取横洞进隧的施工技术措施,可为同类山岭地貌隧道进洞施工提供了一种实用环保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
研究目的:目前国家和地方还没有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的隆沉控制标准,以及在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地表隆沉多少才不会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在软土层地质条件下根据盾构机设备和施工参数的技术要求,研究新型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初凝时间、注入量以及二次双液浆注配合比注入量。分析研究推进过程中盾构机为中心的不同位置的隆沉。研究结论:在室内理论配合比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操作和使用,确定了满足施工技术要求的准厚浆配合比,根据现场地面监测数据每环注入3.75 m3准厚浆和1.2 m3双液浆,能控制地面沉降在10 mm内。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显示,管片刚拖出盾尾时地面变化值最大,同步注浆量要足,二次注浆能有效控制后期沉降。建(构)筑物隆沉在-16~+4 mm范围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盾构下穿车站铁路轨道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地铁一号线云沈区间土压平衡盾构下穿铁路轨道群工程为例,对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盾构机掘进控制措施和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4.
铁路桥梁深水基础施工受水文、地质、气象、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施工难度相应较高,投入的机械设备较多,施工工艺较陆地施工更为复杂。然而,随着止水支撑维护结构刚度、稳定性的不断增加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进一步优化深水基础施工设计方案成为了可能,且达到了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目的。结合厦深铁路长沙湾特大桥70号墩承台施工,对钢板桩围堰的受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46.
地铁列车运行引起建筑物二次辐射噪声执行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列车运行引起的建筑物二次辐射噪声参考标准的适宜性,并根据二次辐射噪声原理和定义,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引起的建筑物二次辐射噪声宜执行的相关标准及评价量。 相似文献
47.
王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134-137,141
杭州地铁1号线下沙江滨站至滨江一路站区间是杭州地铁建设的第1条大断面穿越钱塘江的盾构隧道工程.在阐述该工程概况及隧道断面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工程难点,主要包括:下穿钱塘江大堤、下穿江底输油管、高水压下管片接缝防水等.采用工程类比、工程实测等手段,针对各个难点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了... 相似文献
48.
依托新建京张铁路清华园隧道工程,使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浅覆土始发掘进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加固地层条件下,盾构始发时开挖面无法自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加固范围条件下洞门中心土体的挤出变形以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提出盾构始发地层加固的最佳范围,并获得在该加固范围下土体扰动引起的地表位移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9.
罗勇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9,(3):119-125
为确保地铁双线盾构隧道长距离平行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安全,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模型,获得施工过程中地铁盾构隧道所引起的该建筑结构的变形规律及影响范围,并提出针对性的监测方案。结果表明:(1)根据理论计算及实际监测,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影响范围为隧道上方及两侧20 m横向范围,因此应对该范围内的建筑结构进行重点监测;(2)为降低由于盾构施工造成的地层损失,及时对区间下穿既有建筑段下方隧道拱部管片外侧地层进行二次注浆加固很有必要,通过监测可知,该建筑结构最大绝对沉降值约为9.5 mm,最大差异性沉降值为10.5 mm,均满足评估单位给出的安全指标;(3)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实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数据,通过调整盾构推力、土仓压力、掘进速度等掘进施工参数,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建筑结构的扰动。 相似文献
50.
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青阳路站—西园路站盾构区间下穿五里墩立交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桩基变形分析和全桥上部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损失率控制指标、桥梁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指标,以及穿越施工时的针对性保护措施,保证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也为合肥轨道交通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