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3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一种涡轮增压器涡轮非稳态特性试验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非稳态特性测量及计算的方法,提出了涡轮瞬态实际输出功等影响涡轮非稳态特性获取的关键参数的得出方法,探讨了试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参数的获取方法和测量瞬态参数时间不同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涡轮的非稳态特性测量及计算提供理论支持;在此方法的基础上,搭建了涡轮非稳态特性试验台,研制了脉冲发生器并提出了脉冲发生器系统的设计方法,为涡轮的非稳态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对某型号涡轮工作在发动机典型工况下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观察到了"涡轮非稳态特性圈"现象。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增压器的安装与使用维护、柴油机的操作和设备人员管理方面应采取的对策,以期降低增压器的故障率,保证发动机有良好的动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3.
涡轮增压器旁通放气阀杆疲劳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型涡轮增压器旁通放气阀杆断裂故障,对断口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放气阀杆断裂为双向弯曲疲劳失效。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放气阀杆断裂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表明,由于放气阀的一阶固有频率过低,落在发动机振动激励频率范围之内,很容易引起放气阀杆共振而发生疲劳断裂。建议对放气阀杆进行改进设计以提高其一阶固有频率;同时,结合发动机工作剖面,在设计阶段对放气阀进行动态设计。  相似文献   
84.
文章针对某型柴油机结构及其燃油系统特点,对其喘振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修理方案并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85.
VTR 564D-32 型废气涡轮增压器喘振及故障排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船舶主机几乎全部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来提高柴油机功率,而喘振是船舶主机增压器的常见故障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增压器喘振的机理和原因,并结合两起ABBVTR 564D-32型废气涡轮增压器喘振故障,详细的介绍了喘振的排除过程,并对其日常维护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6.
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T-SUITE软件建立了双流道涡轮的物理模型,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基于该模型对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匹配方法和非稳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EGR率条件下,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比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具有更低的泵气损失和有效燃气消耗率;匹配大流通能力和小非对称度的增压器可进一步降低泵气损失;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在瞬态条件下的平均效率低于稳态。  相似文献   
87.
为了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开展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某直列4缸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发动机水温为反馈,对发动机水泵、节温器等电控冷却系统零部件进行综合调节,实现快速暖机升温以及正常行驶中发动机水温恒定在最佳温度,并通过优化VGT,改善燃烧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将冷却水温控制在各工况所对应的最优冷却水温附近,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可以降低柴油机油耗3.51%,充分验证了智能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重点论述了涡轮增压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和工作原理,涡轮增压器的润滑、冷却,以及正确使用与保养涡轮增压器。  相似文献   
89.
可调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朝臣  朱庆 《汽车技术》1997,(11):18-20,38
对J6110Z型柴油机匹配套式移动结构可调涡轮增压器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试验中,在调节涡轮截面时没有进行相应的油量调节,而重点对柴油机各种工况下VGT-70型增压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0.
针对发动机高压比宽流量范围需求,作者采用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控制载荷分布叶片造型和提高自振频率等技术,开展某车用增压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和试验验证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①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技术可快速预测压气机特性,其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②控制载荷叶片造型技术可快速方便应用于工程研制,设计结果比较理想.③相同大小叶轮,改变叶轮进口直径,在保持压比和效率近似恒定的情况下,可获得不同流量范围的压气机特性.④减小叶轮出口宽度和增大扩压器收敛段长度在某种程度上可推迟发生亚声速流动喘振.⑤压比大于3后(跨声速状态),压气机流量范围会突然变窄,喘振流量会大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