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5篇
  免费   879篇
公路运输   5369篇
综合类   5149篇
水路运输   5502篇
铁路运输   5113篇
综合运输   54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726篇
  2020年   674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1499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868篇
  2011年   1926篇
  2010年   1345篇
  2009年   1345篇
  2008年   1268篇
  2007年   1852篇
  2006年   1649篇
  2005年   1016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月  陈楠 《综合运输》2022,(1):104-107+138
新形势下,优化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对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总量规模、货运功能、整体优化水平的多视域角度可以对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1)目前,我国航空货运形成了"4+3+N"机场发展格局;(2)我国机场货运功能整体呈现"低水平、扁平化"发展态势;(3)我国机场货邮规模体系优化程度有待提高,与美国也存在一定发展差距。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优化要有系统性思维,结合当前发展新形势和新机遇,重点应在供需两侧、系统布局、改革协同三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需考虑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其中场地土层的自由场反应分析是确定地震输入的关键问题。以往地下工程实例表明,在结构动力时程计算中,能否有效模拟无限地基边界对结构抗震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某地下综合体项目进行抗震评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自由场震动响应,克服工程中传统分析里不能模拟场地无限域的缺点。为地下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提供可靠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控车原理,结合车辆牵引制动系统的特点,找出信号与车辆配合控车存在的难点,提出改善列车运行舒适度的可行性方案,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商用汽车电堆散热系统设计要求的实际角度出发设计系统原理图,从而进行计算匹配及选型零部件,对所选零部件进行仿真校核是否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保证商用汽车电堆散热系统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常规地铁牵引供电系统采用走行轨兼做回流轨存在的问题,以及杂散电流腐蚀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针对目前专用回流轨技术方案发展现状,推荐采用网轨混合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方案。通过对该方案中重点问题的分析,推荐采用专用回流轨和接触网同位置设置电气分段的方案,在牵引供电上网点和回流点处设双极隔离开关;推荐在负极对地之间设置单向导通装置作为漏电保护装置;推荐设置绝缘监测装置对各区段的专用回流轨对地绝缘状况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绝缘薄弱点并清查处理。  相似文献   
16.
杨智 《船舶工程》2020,42(S1):487-497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利用的二次能源被认为是构建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结构的重要载体,以其开发和利用技术为主逐渐形成全球化氢能产业规模,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离不开氢能技术标准的推动和支撑,纵观国内外氢能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及现况,我国氢能技术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液氢制取与储运、船用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加氢站关键设备及部件等技术方面需要加大科研投入,预研相关技术标准,提前谋划布局,以标准引领我国氢能技术及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autonomous vehicle (AV) will affect not only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ut also future patterns of land development. Integrated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models will be critical tools in assessing the path forward with this technology. Key questions with respect to land use impacts of AVs arise from potential changes in sensitivity to travel and reduced demand for parking. It is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AVs will induce urban sprawl, or whether spatial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will mitigate any reductions in travel time sensitivity. The deployment of shared fleets of AVs would likely reduce parking demand, producing yet to be explored impacts on property development within existing urban footprints. We perform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currently operational models and their ability to represent the adoption of AVs. We identify the representation of time in such models as a vital component requiring additional development to model this new technology. Existing model applic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discrete addition of new infrastructure or policy at a fixed point in time, whereas AV adoption will occur incrementally through time. Stated adaptation surveys are recommended as tools to quantify preferences and develop relevant model inputs. It is argued that existing models that assume comparatively static equilibrium have been convenient in the past, but are insufficient to model technology adoption. In contrast, dynamic model frameworks lack sufficient structure to maintain reasonability under large perturbations from base conditions. The ongoing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has allowed models to move away from being mechanistic aggregate tools, towards behaviourally rich depictions of individual persons and firms. However, much work remains to move from projections of existing conditions into the futur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economy as it evolves through time in response to new technologies and exogenous stresses. Principles from complex and evolutionary systems theory will b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with the capacity to consider such dynamics.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等级,加强防范强电侵入的能力,减少雷击事故对铁路运输以及设备维护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牵引变电所常见的强电侵入类型及途径,针对现有问题逐一提出了优化技术方案,并阐述了研究思路及方案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票价制定还比较缺乏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收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高速铁路旅客出行规律和收益管理策略,研究高速铁路动态定价与票额分配协同优化方法。在分析旅客出行价格需求弹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客流弹性函数,考虑临近发车客票不涨价和运输能力等约束,建立以期望客票总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基于超分方程的分步算法,求解不同时段下不同列车的最优票价与票额分配方案。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与固定费率票价相比,动态票价策略能保证服务水平,系统总客流需求下降0.73%,企业客票总收益提高4.95%。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企业原有生产圆盘类连接轴的工艺,设计了基于Cognex视觉的机器人自动搬运系统,将S7-300 PLC、Cognex视觉系统和FANUC机器人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了1台机器人同时为铣床和车床2个加工系统自动上下料;通过Profibus总线和Ethernet通讯将PLC技术、视觉技术与工业机器人结合起来,发挥了工业以太网传输速度快、信号稳定的优势,提高了机器人的柔性取料能力;目前已应用在企业当中,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