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121篇
公路运输   611篇
综合类   222篇
水路运输   387篇
铁路运输   159篇
综合运输   12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当前船舶管路布局设计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手动敷设完成,为提高管路自动化布局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三维空间管路设计方法,以辅助设计者完成管路布局工作。通过在经典遗传算法的整体框架中引入免疫选择机制,增加免疫检测算子和免疫平衡算子,改进了遗传算法仅依靠适应度值选择后代个体易造成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不足,维护了种群多样性,提高了算法运行效率。以船舶机舱为对象建立虚拟机舱仿真环境,采用栅格法对布局空间进行划分,以十进制浮点数编码方式进行算法编码设计。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遗传算法在管路布局优化设计问题上的可行性和搜索效率,采用C#语言编写脚本控制程序,在Unity3D虚拟机舱环境中实现了管路路径的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992.
苏世定  王幸  桑登峰 《水运工程》2019,(10):187-192
针对珊瑚礁岩土复杂工程特性所带来的钢管桩沉桩收锤标准难确定、沉桩施工高程难统一等难题,研究了珊瑚礁岩土地区钢管桩沉桩规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钢管桩在珊瑚礁岩土中的终锤贯入度、沉桩锤击总数以及入土深度进行对比。结合现场试验测试和可打性分析,指出打入式钢管桩易穿透珊瑚礁岩土、所需锤击总数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珊瑚礁岩土软硬分布和土颗粒破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桩可以穿透高标贯击数(100击以上)的珊瑚礁岩土;常规的工程设计施工经验直接应用于珊瑚礁岩土容易造成较大的偏差,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校核。  相似文献   
993.
对重力式码头前沿区域电缆管沟、轨道槽、电缆槽、护轮坎等边线不平直、边棱破损现象、成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总结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在分析热棒路基热周转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热棒路基热工计算模型,阐述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过程,讨论设计计算中基本参数的选取,热棒产冷量的计算,产冷量与间距、蒸发段长度、散热面积的关系,安全系数的选取。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清水河试验段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直径76 mm、散热面积3.27 m2、蒸发段长度5 m的热棒,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其产冷量达1 900 MJ。热棒的合理纵向间距应在3.5~4.0 m;安全系数在1.1~1.2。相比之下,散热面积、蒸发段长度对产冷量的影响较明显,热棒直径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95.
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调查分析与处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甫  应荣华  秦仁杰 《公路》2006,(12):200-204
结合昌樟(南昌—樟树)高速公路水损害的特点和江西省气候水文特征,分析昌樟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水损害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排水性能,从中央分隔带、路面结构内部、集水井、路堑边沟加深以及特殊路段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经过对施工后昌樟高速公路排水效果和路面水损害的调查,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几乎不影响交通。  相似文献   
996.
熊昊翔  许晴爽  任辉 《隧道建设》2019,39(Z1):146-151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采用36根直径1.62 m、长255 m的曲线管幕作为超前支护穿越拱北口岸。为解决顶管顶力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巨大差距,依托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管幕工程,采用《规范》、Shimada、JMTA 3种公式对顶管顶力进行理论计算,同时对公式计算参数按来源分为管节参数、土层参数及经验参数3类。以《规范》公式为例,从经验参数选取是否合理的角度对顶力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经验参数调整前后顶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认为经验参数的调整是可行的,提出了经验参数取值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提高国产顶管对硬岩复合地层等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和设计制造水平,结合南宁市邕宁区污水管道工程,对适用于复合地层的硬岩泥水平衡顶管关键技术进行探究。其关键技术包括: 研究适用于复合地层的紧凑型刀盘结构,优化刀具组合形式;基于常用的岩石破碎方法,设计一种变位剪切二次破碎机构; 通过刀盘偏心超挖、设置石粉导流槽、盾体注入黏土的方法,解决硬岩地层中易卡盾体、卡管节的难题;完成“泥水舱+气垫舱”的双舱设计,采用泥水压力快速精准测量、阀门模块化自动控制,实现地层的低扰动掘进; 进行带压换刀和常压换刀的针对性设计,实现狭小空间快捷安全换刀;结合泥水循环系统多种模式的转变和自冲洗、高压水冲洗位置的合理布置,提出泥水循环系统防堵塞措施。研制出的适用于复合地层的硬岩泥水平衡顶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掘进性能良好,地质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98.
程占  程勇  刘志刚 《隧道建设》2015,35(11):1214-1221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需下穿拱北口岸,由于工程建设不能影响口岸正常通关,隧道口岸段采用了管幕-暗挖法,冻结管幕间土体进行止水的方案实施。隧道施工最大影响宽度22.24 m,高度23.84 m,与工法配套的类似规模工作井未有先例。从如何设计合适的工作井着手,研究工作井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工程建设条件、隧道施工工艺、运营管理需求等,找出工作井设计的关键点。采用多因素交叉耦合法选址、改进群管工作井限界计算公式、明挖顶管工作井实施方案、全寿命周期结构设计等方法对问题逐一解决。工作井在投入使用后达到了预期效果,工程实践证明,此类工作井设计的关键点是工程选址、限界拟定、实施方案选择、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99.
非开挖施工污水管道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管径、管材、检查井位置及支护的设计需充分考虑施工工艺的要求。分析非开挖施工工艺对污水管道设计的影响,相应地提出若干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000.
南京地铁3号线新庄站3号出入口通道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在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施工难度大。顶管施工区段主要处于淤泥质黏土、粉土及冲积-洪积粉细砂地层,地下水丰富且承压水头高,在掘进中易产生排土不畅或造成砂层固结以及顶管进出洞施工风险较高等问题,对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保护要求高,交通疏解难度大且管线迁改工期长。通过周密的现场调查研究,在顶管机选型、顶进参数与姿态控制、渣土改良、环境监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关键技术措施,逐一攻克各个工程技术难点,确保工程的如期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