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44篇
公路运输   398篇
综合类   90篇
水路运输   55篇
铁路运输   204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81.
以作者亲历的开创性的典型工程,展示了人工地层冻结近10年的发展历程。杨树浦水厂基坑冻结围护工程的独特大胆引用、北京地铁隧道水平冻结的技术攻关,上海、广州地铁隧道水平冻结技术的深化和完善,历史的机遇和从事地下工程建设的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使得我国人工地层冻结技术跨越到一个新台阶。地层冷冻技术就像技术海洋中的一滴,映射出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的光辉。  相似文献   
382.
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田村站工程建设实践,对车站深孔注浆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深孔注浆加固土体的效果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针对于田村站类似砂卵石、粉细砂无水地层采用后退式深孔注浆施工工艺配合4分管注浆工艺的土体加固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后退式深孔注浆施工工艺配合4分管注浆工艺的注浆效果基本可以满足类似砂卵石、粉细砂无水地层现场土方开挖的要求。同时在注浆机械选型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机械灵活且钻孔角度、高度调整幅度大的智能化注浆设备,且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与化学浆的混合液,并根据注浆效果,结合现场地层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调整孔位和注浆方法,及时地进行补注浆的建议措施,从而为今后在类似地层进行深孔注浆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83.
以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地下环路系统投资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能量平衡基础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对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环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在平衡全年地层冷热负荷的基础上,分析冷却塔等辅助源运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以及控制特点和适用的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热泵机组进水温度和地温初始条件对地下水流量和系统初投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84.
将车站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地下车站3类,较系统地归纳出这几类车站与周边建筑结合的典型形式,并通过国内外案例说明各类结合形式的要点、效果及特点,使之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建筑的设计者及决策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5.
云山隧道3号斜井地下风机房洞室群施工,小净距隧道洞室群施工爆破应力叠加,比一般隧道开挖复杂,通过改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探讨如何提高地下风机房洞室群施工进度、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86.
随着地铁地下车站大跨径洞室的修建,出现了很多围岩坍塌病害问题,预应力锚索通过施加预应力对洞室围岩有良好的支护效果。针对地下洞室顶部的围岩特性,介绍在其支护设计中,确定预应力锚索自由段长度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87.
莫桑比克马普托(M aputo )大桥主桥为单跨680 m悬索桥,为确定马普托大桥锚碇基础方案,依据大桥桥位处的地质和水文情况,以及重力式锚碇的结构受力特点,针对锚碇基础基底持力层选择、施工工艺的适用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分别对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基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下连续墙基础,施工期间可以避免由于地质情况变化带来的风险,如翻砂、突涌等;可以严格控制锚碇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造成的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铁路正常运营的影响。在确定地下连续墙基础形式后,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突涌问题,对深地下连续墙和浅地下连续墙+灌浆帷幕+深井抽排水降低水头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深地下连续墙基础,投入设备相对单一,施工工艺、工序简单,施工工效相对较高,施工工期较短,工期可控,应为马普托大桥合理的锚碇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388.
沈培坚 《隧道建设》2014,34(6):576-581
为解决大截面矩形隧道掘进机因采用斜向出洞的施工工艺而易发生轴线左右偏差的问题,以上海陆家嘴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背景,对掘进机斜向出洞所需采用的新型后推进系统进行控制功能与操作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创新设计了系统总体构架、控制系统、操作系统、液压系统和监控系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新型后推进系统可解决掘进机斜向出洞产生左右偏差的问题;2)证明了系统的控制有效可靠,便于安装与作业;3)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推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89.
为了确保超大跨隧道开挖过程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合理确定各开挖步序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建立隧道变形与围岩应变相互关系的计算模型,提出基于围岩极限应变的隧道总变形控制标准,制定超大跨隧道分步变形控制标准和分级管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总变形控制标准取决于隧道围岩的极限应变;Ⅲ、Ⅳ和Ⅴ级围岩32.7 m跨度的隧道,其拱顶总沉降控制标准分别为40,90 mm和180 mm;超大跨隧道施工过程中成跨阶段的变形约占总变形的95%,成墙阶段的变形约占总变形的5%。  相似文献   
390.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规模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实现车站及大跨过渡段的安全建设,八达岭长城站建立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隧道围岩及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围岩和结构中预埋传感器,监测地下车站和大跨过渡段的围岩,以及锚杆、锚索等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并进行自动化采集、实时传输和处理,实现隧道围岩及结构力学状态的可视化实时显示与预警。超大跨隧道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确保了复杂围岩条件下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的施工期和运营期安全,体现了现场监测信息对施工与设计的指导意义,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监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