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1篇 |
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1篇 |
综合类 | 153篇 |
水路运输 | 116篇 |
铁路运输 | 104篇 |
综合运输 | 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目前,对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调查、试验及现场测试,研究该区域太古界韧性剪切带的地层岩性特征,并对区内铁路隧道围岩级别进行划分。得出以下结论:(1)剪切带内矿物成分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黑云母含量明显增多,钾长石含量显著下降;(2)弱变形域内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51.1~115.7 MPa,强变形带为24.0~40.5 MPa,且易软化;(3)岩体以较破碎-较完整为主,膨胀性不明显;(4)30.65~507.1 m深度范围内,平均地温梯度为1.7~2.1 ℃/100 m,最大水平主应力为2.93~10.54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2.66~9.26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为北北东;(5)弱变形域内铁路隧道围岩以Ⅳ级为主,强变形带隧道围岩以Ⅴ级为主。 相似文献
342.
针对垂直入汇干支流交汇区的平面布置难题,采用正态物理模型对支流的流量控制及交汇区航道水流条件进行模拟研究。试验遵循分流、导流、扩散的思路对支流的入汇路径进行优化,推荐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干流无流量时,枢纽能将支流来流按设计分流比分向干流上下游;干流有来流时,枢纽自动将支流来流调整至通过下游引渠汇入干流;各工况下交汇区航道水流条件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增设隔板、流线型分流岛、导流板等综合优化措施能实现流量控制、改善垂直入汇交汇区的航道水流条件的目标。 相似文献
343.
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重型自卸车的经济性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转矩因子的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建立了一套基于 Cruise 与 MATLAB/Simulink 的联合仿真模型,对并联式混合动力重型自卸车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关键动力总成进行了选型和参数匹配并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然后,采用基于转矩因子的逻辑门限的方法建立了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模型,并将整车模型与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模型进行联合仿真;重点分析了重型商用车瞬态工况(CWTVC)和自卸汽车行驶工况(CHTC-D)下的整车经济性,并将仿真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WTVC 循环工况下,电量消耗模式(CD)和电量保持模式(CS)下分别节油 16.7%和 6.4%;CHTC-D 循环工况下,CD 和 CS 模式下分别节油 39.6%和 25.4%。仿真与试验结果的经济性误差在为 0.49 L/100 km,节油率误差低于 1.5%,所建立的经济性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所提出的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混合动力重型自卸车的车辆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344.
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应用十分普遍,反演分析是信息化施工的核心内容,位移反分析法作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有它独特的优点。山岭隧道洞口是隧道施工的关键部位,由于施工扰动造成地应力的重分布,它是造成洞口边坡滑动、洞口浅埋段塌方的主要因素。结合油坊坪隧道,根据现场资料和监控量测信息找出了隧道出口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优化设计模块,对隧道参数进行优化反分析,结合反演结果预测出变形趋势。据此可以反馈原设计方案并进行修正,相应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345.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分别采用ISAC及STRATA两种应力吸收层,对复合式路面在移动荷载下产生的荷载应力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STRATA应力吸收层在防止放射裂缝方面要优于ISAC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346.
347.
348.
《汽车工程》2025,47(1)
本文关注非可视条件下的智能驾驶需求;利用毫米波雷达可全天候工作及受光照和天气影响较小的特性;实现路面可跨越障碍物的形位特征识别。本文以路面减速带为例;构建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路面障碍物特征感知系统;将雷达天线平面朝向地面并与地面保持一定夹角;利用FFT-CZT两级处理结构对雷达中频数据进行频谱细化;获得较高精度的距离值。进一步通过分析雷达点云数据;将每帧数据中获取的最短目标距离值进行融合;得到路面减速带的二维可视化成像。最后;通过对可视化数据的分析;建立路面减速带几何模型;提出减速带特征参数计算方法。本文搭建了实车测试平台;采集了从0°到90°不同夹角数据;在45°夹角处得到减速带高度估计值平均绝对误差保持在4 mm以内;宽度估计值平均绝对误差为21 mm;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9.
为了实现交通网络混合交通流随机平衡分配, 分析了广义费用下多用户多方式的路径选择机理与网络平衡条件及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多方式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特征, 运用数学规划理论, 建立了基于信息条件的随机混合交通平衡分配模型, 并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与唯一性。计算结果表明: 在信息市场占有率为30%, 经过6次迭代, 模型的解能够很快收敛, 显示了信息条件占有率对交通方式选择和流量分配的影响程度, 因此, 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350.
从现场调研结果分析,由于自动闭塞区段站间分割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站间分割不合理加大了设备投入成本和维护难度、降低了设备可靠性.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提出合理的分割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