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99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151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2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vement of the wear irregularity of contact wire using wire thickness data measured yearly from a section of railway catenary.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based on the wavelet transform are employed for data analysis, with an emphasis on local wear irregularities that are crucial for contact wire condition assessment.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wear irregularity evolvement and the mutual influence with the pantograph–catenary dynamic interaction, simulation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wear irregularity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es of the actual wear irregularities and the dynamic contact force under singular and complex wear irregularities are performed. Although the wear irregularity has limited impact on the pantograph–catenary interaction, it can induce the vibration of pantograph and contact wire that will lead to a notable increase of contact force standard deviation. The evolvement of wear irregularit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pan length and dropper distribution of catenary structure and the running direction of pantograph.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feasible to detect the wear irregularity based on contact force, on condition that the sampling frequency is high enough to reflect the indicative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322.
基于相对隶属度的发动机磨损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模糊数学需人为确定隶属函数的缺陷,利用以相对隶属度为基础的模糊理论对发动机磨损模式进行了识别,得到了较为客观的识别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发动机磨损模式识别的有效性。同时,Matlab的仿真结果还证明了利用最优模糊聚类中心矩阵可以消除冗余信息、简化模式特征值的提取,使模式识别的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323.
地铁轮轨磨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轮轨磨耗超限是曲线地段钢轨更换的决定因素.分析了最小曲线半径、减振道床、减振扣件、减振缓冲胶垫的选择,以及列车自动运行与线路坡度的关系等对轮轨磨耗的影响.介绍了广州地铁减缓轮轨磨耗的措施,如建立轮轨润滑系统、调整轨道参数、曲线地段轨头采取非对称打磨等.减缓轮轨磨耗,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应引起决策者及设计、施工、维修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24.
磨损数值仿真模型中材料磨损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盘销式标准摩擦磨损试验机获得了机车柴油机中凸轮配副材料磨损率随载荷的变化规律,以拟合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为凸轮机构磨损过程数值仿真模型提供了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25.
基于磨耗量统计的轮对等级镟修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轮对等级镟修的必要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论证。轮轨动力学关系、轮重减载量的分析计算表明,车辆不会因实施等级镟修而引起脱轨。从等级镟修前后踏面形状变化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实施等级镟修是安全可行的,且轮缘厚度值采用28mm、30mm、32mm比较合适。给出了轮缘厚度为30mm的等级镟修模板图。  相似文献   
326.
刚性接触网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刚性接触网技术的发展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关的运营经验可以借鉴,针对国内第一家应用此技术的广州地铁在运营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如中间接头螺纹滑牙、接触线的磨耗较严重、T头螺栓偏转等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27.
硬质合金端铣刀是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刀具,主要介绍硬质合金端铣刀的破损形式,产生原因及防止和减少端铣刀破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28.
径向转向架技术在电力机车上的推广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电力机车在运用中普遍存在轮轨磨耗严重的问题,结合装有HTCR径向转向架的DF8B内燃机车动力学计算、综合试验和运用考核的结果,建议将在内燃机车成功运用的径向转向架技术推广运用到电力机车上,实现该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结合电力机车的结构特点,以SS3B机车为例对电力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布置、机车总体变化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29.
矿物掺合料对道路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粉煤灰和矿渣单掺及双掺混凝土在不同龄期时的磨耗,测试结果表明:掺30%粉煤灰混凝土3 d龄期时的磨耗较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增加,但能够提高混凝土后期的耐磨性能;无论是在早期还是后期,矿渣的使用均使混凝土的磨耗增大;粉煤灰与矿渣双掺的情况下也能使混凝土的后期耐磨性得以改善;粉煤灰中存在大量的高强高弹玻璃微珠及在后期活性效应的发挥从而使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得到提高。单掺矿渣由于其颗粒强度低、耐磨性能差,混凝土的耐磨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30.
大秦线钢轨侧磨原因分析及减磨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要叙述了钢轨侧磨的机理,重点分析了列车牵引重量、轴重和曲线半径对侧磨的影响,认为大秦线上钢轨减磨的对策应当是在加强轨道养护的基础上逐步配套强化轨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