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0篇
综合类   63篇
水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西方政治与伦理经历了由合到分的过程,二者的分离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和教育后果,政治不断暴露出伦理缺陷,公民走向政治冷漠。以课程和非课程形式存在的专门的政治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并成为政治的重要设置,保持适度政治热情成为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政治教育无法挽救西方的政治困境和社会的现代性道德危机,西方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转向在根本上是其教育救国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中出现的诸多伦理问题越来越阻碍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营销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不道德的营销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短暂的,要想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当前航运企业船员劳务输出的有关伦理问题,针对理论与现实的分析,提出航运企业重视伦理问题的意义,并阐明外派船员所应具有的伦理观从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八荣八耻”所涵摄的内容其实是为人做事的基本操守,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它为人们找回了那种久违了的社会正气与正义。显然,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少在涉及祖国、劳动两个方面与共产主义境界还存在一定距离。先秦诸子对“耻”及耻之于人之为人重要意义早有论述。孟子主张,羞耻是人类告别自身的动物性而与其他动物相区分的第一标准。荀子强调,道德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荣辱便随之而来。各种耻感中,性耻意识埋藏得最深,与道德、伦理法则的连动性也最强。但在现代性浓烈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性耻意识却遭受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解构。最伟大的教育总开始于最微小的细节。在汲取过去思想政治工作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儒家做法,注重道德养成教育,努力把共产主义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要求溶化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科技负载价值,实施“以德治国”,就是要对科学技术行为的适当与不适当做出合乎人类的价值判断,在追求工具理性的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和道德考量,“以德治国”是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要从强调个体的道德自觉向注重公共制度理性的约束转变,科技共同体,政府和企业是科技领域实施“以德治国”的共同主体。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并不密切的现实出发,分析了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疏远而淡漠的客观表现,探究了造成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如此现状的原因,指出高校师生关系内容的实质在于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和高校师生间的教育伦理关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清及行为错位,是造成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就如何把握高校师生关系的实质,重构新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的话语理论及其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语言资质理论与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以交往资质为内核的话语理论.哈贝马斯认为话语交往的目的是为了导向理解与认同,最后形成共识.但这些理解、认同与共识是在遵循一定的规范条件下获得的.在哈贝马斯的话语理论中,这些规范呈现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基于普遍语用学层面的先验规范,即从可理解的视角,根据交往内容的差异分别提出的可领会性、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规范要求;其二是根据商谈原则所制定的经验规范,这是每一个话语交往主体进行自由辩论,实现无强制共识的逻辑前提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伦理研究已成为焦点。以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伦理思想(五种伦理模式)为指导,对我国外宣材料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译者可以根据外宣材料的类别,分别以不同的伦理模式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道德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本质上是实践的。制度构成了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感悟中锤炼道德品质的公共秩序及外在环境。在道德教育中,制度环境是道德发展合目的性、合伦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道德活动过程中,人类之所以在制度环境的设计上进行积极追寻与不懈努力,就是为了使制度环境能够更好地适应或满足成就人的德性与德行的道德诉求及道德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