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革,也必须引起伦理道德体系的新变化。社会主义新型伦理的建构,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实践紧缩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健全道德调控机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逐步进入社会主义伦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对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以“八荣八耻”为出发点,提出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学而不厌开拓进取,安于清贫甘为人梯八个方面的师德内容。只有这样政治辅导员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德性伦理——伦理制度——制度伦理三个方面考察信用机制的生成条件,认为把信用作为个人品性准则、市场契约规则以及制度化伦理三个有机体相结合,将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和经济结构,中西文化从人类历史的最初就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点在儒家中庸观和古希腊的中道观上也得到体现。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中庸之道强调个人对于群体及周围环境的道德责任感,并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身,完善个人内在品质才能达到最终的“德性”。而古希腊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则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重视个人意志自由。他指出“中道”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获得,而规章法律就是这种“德性”的象征。尽管两者在起源,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有着明显不同,中庸之道和中道观都反映了一种辩证思维,并以寻求社会安定为服务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素质教育的本质、前提条件和必要性出发,论述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经济伦理的主体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转型致使社会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两种强势价值观并存的状况。一方面,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经济至上主义在商业技术社会中得以确立。另一方面,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并没有因此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受这两种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经济伦理在道德主体层面遭遇了困境。劳动者职业道德观念淡漠,企业责任意识缺失,政府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能。惟有破除经济至上主义和官本位思想,摆脱这些困境,中国的市场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增多,联系进一步加强,并产生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事实上,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上处于落后状态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正被主要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解构,并产生文化同质化的危险。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所确定的社会秩序也被迫解构和重建。由此,全球化的际遇使中国儒家伦理文化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在把握全球化向度的前提下,揭示中国儒家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就是儒家伦理文化的解构及其重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