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128篇
综合类   303篇
水路运输   157篇
铁路运输   137篇
综合运输   59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高塔柱在施工过程中位移变形观测的意义、目的、方法,选取特定施工段进行位移量的测定,并对相应的变形量进行分析。找出塔柱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在施工放样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和修正。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海洋执法船主尺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海洋执法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相关船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多元回归的数学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变量的海洋执法船主尺度数学模型,有利于对海洋执法船主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掌握,为海洋执法船的报价设计与初步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背景,建立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效横截面积减小率模拟吊索损伤,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单根吊索和多根吊索发生不同程度损伤时,吊索系统静拉力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损伤吊索系统的静拉力重分布只在损伤吊索与其两侧相邻吊索间进行,多根吊索损伤引起吊索系统静拉力重分布近似等效于各单根损伤吊索引起静拉力重分布的线性叠加.该结论对于系杆拱桥吊索系统力学分析与评估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车载娱乐总成的静态电流进行测试,找出其在室温、低温、高温下的分布规律,为车载娱乐总成生产厂家提供优化静态电流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的疲劳损伤发展规律,通过对1片试验梁的静载试验测得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以此作为疲劳试验加载幅值取值依据,对5片试验梁进行等幅疲劳加载试验.试验表明,试验梁呈现出明显的疲劳损伤三阶段(即快速发展、稳定和破坏)规律.接近疲劳破坏时除1至2条主裂缝继续扩展外,其余裂缝停止增长并逐渐闭合,最终在主裂缝处疲劳断裂.试验梁的挠度发展、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变发展增量在疲劳循环初期增长比较显著;随着疲劳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增长速率趋缓而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临近破坏时又发生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极为迅速,人们休闲意识的提升,旅游以及游憩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步增多,而游憩作为人们旅游的重要组成内容,游憩道路必须结合人们体能消耗规律进行实时规划建设,虽然目前人类交通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游憩活动空间障碍得以有效减少,但徒步游览仍是大部分观光型景区及游憩区的主要活动方式,这个过程中人们游憩道路过长,体能消耗所带来的疲劳感往往会导致其自身游览满意度降低,甚至对自身健康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且老人和幼儿等特殊人群活动时间及活动方式有限,也使其对游憩道路要求更高。对基于体能消耗规律的游憩道路规划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路堤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假设了桩间土竖向变形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弹性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得到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身轴力与桩侧摩阻力的解析表达式。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表明,路堤下复合地基桩身出现中性点,中性点以上产生负摩阻力;桩侧正、负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力随桩体模量增加或土体模量减小而增加,随桩顶荷载增加而增加。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一致。推导的桩身轴力与桩侧摩阻力解析表达式可为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引起桥台不均匀下沉的因素很多,但桥台填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桥台填土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实际价值的。传统计算方法是应用规范,进行查表确定附加应力系数而后进行计算。从74到07的所有规范看,均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但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是在特定条件下(规定了路基宽度,边坡,锥坡及基础形式)、特定的计算能力(计算机还没得到广泛应用)下制定的。以现在道路发展状况看,规范中的附加应力系数有很多不足。因此,利用土力学中的叠加方法,针对不同路基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此通过计算分析,提出计算桥台附加应力的适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For the purpose of estimating Engel elasticity, one needs to find the best functional form among various alternatives. In this paper, a new func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double semi-log Engel function turns out to be the best functional form for the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 items in Australia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ance function (D2) criterion, and the non-nested hypothesis testing procedure. This function is then used to estimate total expenditure elasticity, and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consumer demand due to changes in total expenditure and total expenditure inequalities; using the 1975–76 Household Expenditure Survey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 is a necessary item in Australia on the basis of two criteria, viz., its elasticity is not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unity, and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demand increases with a decrease of the total expenditure inequality [emphasised by Iyengar (I960)].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e analyses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
G. Lynch  S. Atkins 《Transportation》1988,15(3):257-27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that women's fears and apprehension about attack and harassment have on use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fter initial 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most affect perceived risk, the personal security aspects of different modes are reviewed by reference to a survey conducted in Southampton in 1986. High levels of perceived insecurity were found, particularly for walking at night, in parks and subways and when waiting for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in isolated areas. The conclusions argue that personal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but neglected issue, deserving of greater attention by transport plan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