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21.
非癌性乳腺肿块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000例非癌性乳腺肿块及100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非癌性乳腺肿块的ER阳性分布,均在上皮增生活跃的部分;乳腺癌ER阳性病例多属上皮性来源的肿瘤。提示乳腺上皮增生与乳腺癌中上皮性肿瘤似有一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22.
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CKDⅠ)和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MMP-9和TIMP-1水平的差异。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TIMP-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而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下调TIMP-1水平,恢复MMP-9水平,保持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防止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34、34βE12、P63、P504s表达的检测,定量测定其MVD和细胞核DNA倍体.结果 不同级别的PIN中MVD和DNA平均倍体均明显高于BPH组,但明显低于PC组(P<0.01),且随PIN级别的增高,DNA倍体的异多倍体数及MVD值随之升高(P<0.01).DNA倍体与MVD呈正相关关系.34βEl2和P63在BPH和LGPIN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在HGPIN中呈断续阳性,在PC中呈阴性.P504s在HGPIN中呈灶状阳性,在PC中呈强阳性,在BPH和LGPIN中呈阴性.结论 DNA倍体、MVD与PIN密切相关,是反映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表型进一步证实PIN特别是HGPIN是PC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CSF)近年来被证明在后发性白内障(PCO)晶状体后囊膜组织中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G-CSF是否在PCO中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重组G-CSF蛋白处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B3),筛选有效、合适的作用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G-CSF处理HLEC-B3细胞后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上皮间质转分化(EMT)标志基因的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SF处理对HLEC-B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果 80μg/L G-CSF可以促进HLEC-B3细胞增殖。G-CSF处理HLEC-B3细胞48 h后EMT和ECM合成标志基因的表达随时间明显上调。G-CSF处理HLEC-B3细胞48 h可以明显促进其侵袭,同样,G-CSF也可以明显诱导细胞迁移。结论 G-CSF可以促进HLEC-B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和ECM合成,可能参与了PCO的发生,抑制G-CSF表达可能是控制PCO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DA-231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SHH、SMO和Gli-1蛋白和mRNA表达。通过小干扰RNA转染MDA-231,以未转染细胞为正常对照组,转染siRNA Control为阴性对照组,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靶向沉默SMO基因的效果,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各组MDA-231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Gli-1、Snail、MMP-9、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人乳腺癌细胞MDA-231高表达SHH、SMO和Gli-1。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MDA-231细胞SMO基因,其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调,其Gli-1、Snail、MMP-9、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增强。结论 Hedgehog通路的异常激活与乳腺癌细胞侵袭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诱导乳腺癌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附分子 (epithelialcadherin ,E ca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 cad的表达。结果 ①E cad在膀胱癌中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 (P <0 .0 5 ,P <0 .0 1) ;②E cad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复发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E cad表达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和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7.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胃肠外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53例GIST的CD117、CD34、SMA、Desmin和S-100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53例间质瘤中梭形细胞型38例,上皮样细胞型6例,混合型9例;良性9例,交界性20例,恶性24例;9例良性间质瘤,8例发生在胃,而肠和胃肠外间质瘤仅1例良性。CD117、CD34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45%及77.36%。结论GIST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CD117和CD34同时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肠和胃肠外GIST的恶性潜力较胃GIST高;GIST良恶性的评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诊治中的疗效对比及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115例CIN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行LEEP术的患者64例,行CKC术的患者51例,对两组方法的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追踪随访,比较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宫颈长度、妊娠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手术时间LEEP组(12.56±3.09)min,比CKC组的(23.82±3.42)min短(P<0.05);术中出血LEEP组(9.78±3.77)mL,较CKC组的(26.35±9.26)mL少(P<0.05);LE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1%)较CKC组(31.37%)低(P<0.05);两组术后病检一致率(87.42%vs.85.65%)、切缘阳性率(1.56%vs.1.96%)、术后复发率(3.13%vs.1.96%)、术后宫颈长度变化(1.40±0.24 vs.1.44±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中妊娠率(87.50%)、流产率(3.12%)、胎膜早破发生率(7.81%)、早产率(6.25%)、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10.71%)与CKC组妊娠率(88.24%)、流产率(3.92%)、胎膜早破发生率(3.92%)、早产率(5.88%)、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11.11%)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EEP施行宫颈锥切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CKC,而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诊治CIN的临床疗效与CKC相似,应得到临床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TGF-β1诱导肝癌细胞MHCC97-H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TGF-β1诱导MHCC97-H细胞建立EMT模型,再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TGF-β1+FOD组、TGF-β1+5-FU组及TGF-β1+FOD+5-FU组,分别干预48h,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细胞形态相比,TGF-β1诱导后细胞呈现明显的长梭形,且侵袭能力增强(P=0.02);给予药物处理后,TGF-β1+FOD组、TGF-β1+5-FU组细胞的穿透能力较TGF-β1组减弱(P=0.03、P=0.02),且联合用药组减弱程度更加明显(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viment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β1+FOD组、TGF-β1+5-FU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有所上调(P=0.03、P=0.02),vimentin蛋白的表达有所下调(P=0.04、P=0.03),且联合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 FOD能够逆转TGF-β1诱导的肝癌MHCC97-H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E-cadherin蛋白下调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sorafenib减轻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低、中、高剂量sorafenib分别给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灌胃或干预经TGF-β1刺激的NRK-52E细胞。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及NRK-52E细胞α-SMA、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NRK-52E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RK-52E细胞中Smad3和p-Smad3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UUO模型组相比,sorafenib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小管萎缩、炎细胞浸润较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sorafenib治疗组E-cadherin在NRK-52E细胞和肾组织中表达均增加,而α-SMA表达均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而进入G2、S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sorafenib干预组p-Smad3蛋白在NRK-52E细胞中表达降低,且与sorafenib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sorafenib具有抗肾脏纤维化作用,主要通过TGF-β/Smad途径发挥作用,可能为治疗肾纤维化提供一种早期干预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