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89篇
公路运输   278篇
综合类   106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281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确保膨胀土地层渗水后,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过程隧道及车站的安全,以合肥地铁5号线下穿既有车站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软件精细化模拟整个施工过程,计算分析隧道、地层及既有车站结构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下穿车站结构时经历的应力场较低;引起的地层变形主要表现为底部隆起和掌子面回弹变形;隧道下穿后,车站结构表现为中部隆起,前后两端沉降,施工时应控制既有车站的局部上浮。结合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隧道自身和既有车站基本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施工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2.
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青阳路站—西园路站盾构区间下穿五里墩立交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桩基变形分析和全桥上部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损失率控制指标、桥梁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指标,以及穿越施工时的针对性保护措施,保证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也为合肥轨道交通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3.
以上海松江现代有轨电车T1线新车公路节点为对象,介绍了该节点下穿沈海高速公路、有轨电车轨道下方预留新车公路地道,以及避让高压燃气管和大量电力等管线、改造闵申路高架下穿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门墩等多个难点。分析江了T1线新车公路节点的解决对策,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启示,以供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中复杂节点的建设作参考。  相似文献   
74.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群桩基础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沈阳地铁十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桥梁群桩基础的工程实例,结合既有桥梁的结构形式、现场周边环境条件、工程位置地质条件、新建盾构隧道与既有桥桩位置关系以及现场作业空间及施工条件,综合确定适合本工程的扩大板基础托换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扩大板基础托换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正常施工条件下,通过扩大板基础托换的实施,可大幅减少盾构隧道施工期间既有桩基的绝对沉降及群桩之间的差异沉降,显著降低下部新建盾构隧道管片的弯矩,改善新建盾构管片的受力条件。  相似文献   
75.
研究目的: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次下穿黄河,为黄河上第一条交通工程类隧道,国内首创。隧道位于兰州市七里河断陷盆地内,属强透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连续性长距离的穿河隧道工程,建设环境国内罕见。兰州地铁黄河隧道还要考虑线位、车站、临近既有桥梁、下穿河道河堤等诸多因素,具有较大的设计和施工难度。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应前期充分论证,精心设计,得出最优设计方案,以利于工程建设。研究结论:本文以兰州地铁黄河隧道外部环境为研究基础,通过剖析相关设计难点,得出黄河隧道设计方案。(1)区间采用两条单洞单线隧道,双线同侧上游绕避桥墩下穿河道,间接控制式泥水平衡盾构施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双道防水措施;(2)两穿黄河区间设中间风井、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等附属,综合区间疏散平台、通风竖井、联络通道及防淹门等防灾救援设施,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黄河隧道设计方案;(3)相关设计结论和经验可丰富我国穿江越河类隧道的修建技术,也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6.
长沙地铁1号线区间盾构下穿京广铁路段穿越富水软弱地层,施工风险高。针对具体地质与环境条件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对盾构下穿铁路施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阐述其风险因素及造成的危害,为有效规避下穿京广铁路风险,提出了旋喷桩加固+"横抬纵挑法"的风险控制措施。结合现场施工与监测情况,探讨京广铁路路基沉降的变形规律,对京广铁路的安全进行评价。实践证明,风险控制措施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7.
某隧道穿越采空区同时下穿既有公路隧道,采用探灌结合的方法处理采空区,避免采空区沉降影响线路运营安全;对下穿既有公路隧道处采取超前管棚、H175钢架和既有隧道加固等综合措施,确保下穿施工安全。本着科学、经济相结合的理念,在总结类似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辅以数值计算,设计出可靠的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完成隧道穿越采空区设计、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设计。  相似文献   
78.
下穿普速铁路立交桥扩容改造,通常采用框架顶进法施工。由于桥梁顶进施工及铁路线路拨移的需要,受影响的接触网需要进行迁改,桥梁施工完毕后还需要恢复到原位附近,因此接触网如何过渡是个难题。以部分下穿立交桥改造施工接触网迁改为例,总结了几种迁改接触网过渡方案,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9.
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长距离下穿老旧平房群施工,在不具备平房拆迁和地面加固的条件下,通过严格落实盾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基本满足了房屋变形控制指标,对类似下穿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以南京地铁机场线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有限元计算,研究盾构下穿施工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盾构隧道所处的地层较好、埋深较大,且盾构隧道施工对于地层的扰动较小,所以盾构隧道施工对于桥梁下部结构的影响很小;由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梁体附加变形很小,均满足控制要求;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桥梁附加内力既对桥梁的受力起到好的作用也有不良作用,且附加力的量值很小,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