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218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合理确定取送车作业顺序,有利于减少货车在站非生产时间,加速车辆周转。运用图论中的哈密尔顿图,建立取送及装卸作业的数学模型,从整体取送车作业过程来分析,将树枝型专用线的取送车问题,转化为寻求哈密尔顿图回路机车作业时间最短方案的最优问题。  相似文献   
72.
针对以往影响滕南矿区铁路专用线货运安全的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强化装卸车管理、严格执行卡控制度、加强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建立长效的安全奖惩及制度约束机制等相应对策,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实施,有效地提高滕南矿区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73.
在工程设计中,常遇到新建铁路(或既有铁路)的两站间因新建支线(或专用线)接轨,而需要设置区间接轨道岔的情况。由于现场情况不同,考虑因素较多,选择何种区间道岔联锁方案,才能做到经济、合理,至今还没有专门定量的分析和明确的结论。本文根据设计工作的总结和“路企直通”的要求,提出了如下合理选择区间道岔联锁方案的方法和计算公式,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74.
论述了煤炭集运站铁路专用线的平面、纵断面设计,对其技术标准、适用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特别对煤炭集运站铁路专用线环线不停车装车、不停车卸车等特殊问题提出了建议,可供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75.
76.
人民铁道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筑了大量铁路新线。在这些新线中,除主要的干线、支线在地图上已标明外,还有一些因保密原因没有公布的各类军事专用线,数量甚多,其中,专为卫星发射而修筑的铁路就鲜为人知。在我国大西北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境內,从兰新铁路的清水站往北进入內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西端的绿园,有一条长240 km的清绿铁路。这条铁路公布于世、见诸地图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可他的诞生却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几十年的时间,他隐名的唯一原因是这条在国防上极其重要的军事专用线是为我国首座重要航  相似文献   
77.
铁山支线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金岭镇西部,从胶济线金岭镇站接轨至铁山站,区间线路全长约6.5 km。在该支线周围有大量的厂矿企业,先后有7家企业修专用线。由于多家专用线接轨,  相似文献   
78.
通过分析重庆车务段专用线安全管理存在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加强路企双方的联劳协作;强化专用线安全关键作业控制等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9.
系统地论述了铁路货运设备,专用线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技术关键,并结合该管理系统的实际,详细描述了其主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80.
李锐 《中国铁路》2011,(11):18-21
对华能沁北电厂铁路专用线及接轨站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既有铁路专用线作业方式不适应路企直通运输要求,电厂煤列进出沁北车站对焦柳线能力影响严重,电厂站卸车能力不足,接轨站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铁道部推进路企直通运输及战略装车点建设的工作部署,在华能沁北电厂三期铁路专用线扩建中,充分优化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地实现与一、二期铁路专用线改造的有效衔接,减少运输中间环节,加快车辆周转速度,提高运输效率,实现路企直通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