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7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Huh7来源的肝细胞癌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Huh7细胞系,通过流式分选技术筛选出Huh7细胞系中CD133阳性的干细胞(CD133+-Huh7);流式分析术检测分选后CD133阳性细胞比例;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分选纯化前后细胞干性指标Nanog、Oct4、Sox2的表达。分别用0、50、100、400μg/mL FOD分别作用CD133+-Huh7肝细胞癌干细胞24、48、72、96 h,应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Annexin V-PE/7-AAD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例,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FAS-FADD、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及凋亡指标Cleaved-Caspae3等凋亡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纯化后的Huh7细胞的干性标志物Nanog、Oct4、Sox2表达更高。100μg/mL FOD刺激CD133+-Hu...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主要组分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及其关键组分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90例人乳腺癌组织中Her2、E-cadherin、β-catenin以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表达正常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27.3%)显著低于E-cadherin表达缺失组(75.0%);β-catenin异常表达组中Cyclin D1过表达率(83.3%)显著高于β-catenin正常组(40.7%).Her2阳性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73.5%)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19.6%).当Her2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同时存在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 在一些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表达,并且其异常表达与Her2的阳性表达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能够协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 mRNA的表达情况,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乳腺癌组VEGF-C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VEGF-C mRNA的表达率及表达程度高于淋巴结非转移组(P均<0.05);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38,P<0.01).结论 乳腺癌中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VEGF-C mRNA的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与激素受体、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乳腺癌组织p21WAF1/CIP1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同时检测。结果 p21WAF1/CIP1、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分别为50%、55%、48%。p21WAF1/CIP1基因表达与ER、PR相关,并随着乳腺癌恶性程度增加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降低。结论 检测p21WAF1/CIP1在乳腺癌的表达,对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9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0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在本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300例)中所占比率分别为59.0%、16.0%、13.7%和11.3%。4组患者在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脉管侵犯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uminal A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6月,高于Luminal B型(26.9月)、Her-2过表达型(20.9月)及三阴性(12.0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存在差异;Lumina A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好,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构建基于脂肪源性干细胞的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并检测其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构建alphastatin肽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 ADSCs),构建基于ADSCs的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流式细胞仪检测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法分别检测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中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phastatin肽表达情况;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对CD133+胶质瘤干细胞趋向性;体外管腔形成实验检测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在体外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经转染后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与普通脂肪源性干细胞相比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能够成功表达alphastatin肽;ELISA结果显示,在alphastatin肽胶质瘤靶向载体培养上清液中可检出...  相似文献   
117.
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最有效的治疗,通过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根除白血病细胞,能有效预防AML复发。移植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模式进展使得"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如基因工程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单克隆抗体、新型双特异性单抗,能特异性杀伤表达特殊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将成为AML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研究发现高表达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新抗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34(monocytic leukemia associated antigen-34,MLAA-34)具有抗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且MLAA-34多肽可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MLAA-34可作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新的理想靶抗原。总之,新近进展有价值的免疫治疗白血病相关抗原的鉴定有可能根除化疗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有望降低AML复发,延长AML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检测重组质粒pEGFP-N1-apoJ在不同量、不同时间条件下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瞬时转染效率,并测定载脂蛋白-J(ApoJ)在靶细胞中能否高表达。方法贴壁培养细胞,并用脂质体LipofectaminTM2000分别介导0.8、1.2、1.6、2.0μg重组质粒pEGFP-N1-apoJ转染,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结果,测定在24、48、72h时间点的瞬时转染效率。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pEGFP-N1-apoJ质粒转染组、空pEGFP-N1质粒转染组、空白对照组ApoJ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的质粒量中1.6μg pEGFP-N1-apoJ质粒与3.0μL脂质体制备的复合物瞬时转染效率最高,分别作用24、48、72h可达27.8%、34.3%、28.2%。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pEGFP-N1-apoJ质粒组大量ApoJ表达,空质粒及空白对照组见微量ApoJ表达;并且pEGFP-N1-apoJ质粒组Apo-J的表达明显高于空载体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脂质体介导可将重组质粒pEGFP-N1-apoJ成功转染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poJ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PH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血管内皮细胞(rVECs)间接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因子(SCF)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rBMSCs、rVECs单独培养组及共培养组,各组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PHT(0、20、40μg/mL)。在培养第2、4、6天时,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和SCF的含量。结果 1VEGF:培养第二天时,在相同PHT作用下,共培养组VEGF含量高于rBMSCs单独培养组(P<0.05)和rVECs单独培养组(P<0.001);共培养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PHT浓度增大VEGF含量增加(P<0.001,P<0.05)。2SCF:共培养组SCF含量高于相同PHT浓度下的单独培养组;在共培养组中,当PHT为20μg/mL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SCF含量增加;当PHT为40μg/mL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SCF含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T可促进rBMSCs与rVECs共培养体系中VEGF的分泌,可能降低SCF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营养素-1(CT-1)的表达,并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其干预,探讨CT-1与心室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Wistar雄性大鼠50只,10只作为假手术组(A组);40只作为心肌梗死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致心肌梗死24h后,分别随机抽取一半数量存活大鼠作为心肌梗死对照组(B组)及BMSC移植干预组(C组)。BMSC移植干预组(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mL BMSC细胞悬液于大鼠体内;A组、B组分别注射无血清培养液DMEM 1mL,6周后采用Real time PCR及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非梗死区CT-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 6周后,B组非梗死区心肌样本中,CT-1mRNA及蛋白表达量、左心质量指数,同A、C组相比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非梗死区心肌中CT-1mRNA及其蛋白含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以上指标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CT-1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