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9篇 |
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16篇 |
综合类 | 453篇 |
水路运输 | 198篇 |
铁路运输 | 523篇 |
综合运输 | 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基坑分区开挖对邻近越江隧道保护的有效性,以上海市西藏南路双线越江隧道附近绿谷一期基坑工程为依托,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基坑分区与不分区开挖对地下连续墙位移和既有越江隧道收敛变形的影响。然后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研究基坑分区开挖下既有越江隧道和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 1)采用分区开挖的方式,地下连续墙最大位移减小23.9%,邻近越江隧道最大竖向位移减小35.4%,分区开挖施工对距离较近隧道的保护效果更好; 2)对于面积较大的分区,其开挖导致的地下连续墙变形更大; 3)既有越江隧道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斜向压扁的不规则收敛变形,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对邻近隧道的收敛变形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2.
根据甘肃兰州南坡坪—恩寺段K0+400~K1+498黄土高边坡地质地形特征,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边坡支护和未支护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边坡的变形形态,塑性区的分布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支护开挖和及时支护开挖各级测点的水平位移增量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产生的水平位移均指向坡外,坡面中部水平位移最大,坡顶水平位移最小;在竖向变形中,支护和未支护两种工况都表现出高测点比低测点变形大,最大竖向变形出现在坡顶,每级开挖都出现卸载回弹现象。综上说明,支护措施可有效减少水平和竖向变形,维持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83.
在城市市政管网建设中 ,经常采用混凝土管非开挖施工工艺 ,以解决特殊地段的施工难题。文章结合工程实例 ,对非开挖混凝土管顶进施工中的计算及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84.
水平层状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而且与层间黏聚力密切相关。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层间黏聚力考虑不当时,极易造成设计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拱部掉块落石、离层、弯折,甚至局部坍塌、超欠挖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目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一般简化为锚固梁和简支梁模型,但未考虑层间黏聚力。根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将隧道顶板分别简化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和施工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并利用顶板梁体模型的协调变形条件,得出梁模型的层间黏聚力计算公式。以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分别应用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梁模型进行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影响较大。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3.36~4.75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2.74~3.88 m;不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4~0.30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2~0.24 m。结合大梁峁隧道工程现场,隧道开挖跨度3~6 m时,拱顶会出现平顶现象,产生离层和掉块,因此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5.
盾构在软土深部地层进行主动开挖时,开挖所采取的地层损失率差异,会使得深部地层土体产生不同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从而对软土深部地层的主动土拱效应产生差异影响。通过调整计算模型中的主动开挖土体范围,设定7种不同的地层损失率,建立地层损失与软土主动土拱效应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可得: 1)盾构在4倍直径埋深条件下进行主动开挖时,在隧道上方1~2倍直径范围内形成主动土拱作用区域; 2)主动开挖所采取的地层损失率越大,开挖后拱顶处所受到的主动土压力荷载越小,土拱效应发挥越充分,且当地层损失率到达一定值时,盾构开挖所产生的主动土拱效应比例逐渐趋近于稳定临界值。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注浆对明挖基坑揭露断层带的加固效果,以南京地铁上元门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场与围岩应力场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软弱破碎层、注浆加固带、基坑地下连续墙以及围岩所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模拟,研究注浆加固前后围岩渗流场、位移场以及应力场的特征,最终获得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基坑外地表沉降、围岩塑性区分布、基坑内围岩变形以及基坑内涌水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基坑底部断层带的注浆加固,基坑侧向位移及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于注浆加固前,其最大水平位移和地表累计沉降量减小50%以上,满足工程要求; 2)基坑底部区域内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少,基坑外塑性区扩散也得到有效抑制; 3)基坑底部断层带注浆改变了渗流场分布,有效降低了基坑涌水量,基坑治理区域涌水量由最初的94 m3/h逐渐减小到4 m3/h,堵水率达96%; 4)注浆结束后现场钻孔取芯率达到75%~80%,开挖揭露大量劈裂作用形成的浆脉,验证了注浆可有效治理明挖基坑所揭露的软弱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87.
张建波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8,6(1):67-69
黄土具有多孔性、密度低、易发生湿陷等特点,在黄土地区修建隧道常会给施工和通车后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实践,介绍了在黄土地区修建大跨度铁路隧道的开挖、支护、防排水等施工关键技术,为解决黄土地区大断面隧道施工问题提供了相应经验。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太中银铁路地震液化带桥梁深基坑开挖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依据太中铁路地震液化带地区的地质特点,详细地分析了地震液化带软土地区桥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的施工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真空轻型井点降水、钢管桩围堰和两者相结合的方案来解决太中银铁路地震液化带桥梁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喷砂冒水和滑坡等灾害。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试验结果的研究表明,在地震液化带区域采用井点降水和钢管桩围堰及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基坑开挖支护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
梁洁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12)
卡特彼勒323DL新型挖掘机为重载性能而设计,结合了颇受欢迎的卡特彼勒320D挖掘机的特点,体积与320D相近,但重量更重、动力更强,是重型装载、挖土和沟渠开挖作业的理想设备。323DL挖掘机的动力来自卡特彼勒C6.4ACERT110kW发动机,动力比320D高7%。323DL将更强的液压系统、更大的配重、重载型零部件与高效率相结合,增强了机器的挖掘力。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