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230篇
综合类   197篇
水路运输   126篇
铁路运输   245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与已建浦东铁路交叉为例,从安全性、经济性、道路铁路协调性、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交叉方案进行研究,共提出3个交叉跨越方案,比选论证结果表明,两港大道下穿浦东铁路后上跨G228国道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2.
在小净距隧道通风过程中,会出现排出的污染空气被吸人到邻近隧道中的交叉污染,严重影响隧道通风的性能和效率.文章以北固山隧道洞口段及隧道外空气域为分析对象,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组分传输方程组,借助Fluent软件,模拟不同速度自然风,针对现有洞口设计、洞口外设置中隔墙以及出口施做明洞3种情况,研究隧道洞口以外污染物扩散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洞口接一段距离的明洞,对缓解通风交叉污染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33.
为了准确揭示隧道爆破振动信号所包含的反映爆破特征参数的重要信息,通过EMD分解与交叉小波变换组合分析方法对实测爆破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各分量与原信号的相关性系数,从而准确判别出信号的主分量。再依据相关性系数对包含主分量在内的相关分量重组并进行Hilbert变换取模值,精确识别出隧道采用的各段别雷管的毫秒延期时间。结果表明: 组合方法确定的主分量及相关分量重组信号能够突出爆破信号的主要特征,对隧道爆破信号的分析效果好。  相似文献   
34.
通过交叉验证准则选择线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建立在交叉验证准则基础上线性回归模型的选择问题.我们对原来的交叉验证准则进行改进,通过增加惩罚函数来解决交叉验证过程中模型过度拟合问题,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模型选择准则.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新准则确定的模型具有强相合性并且在样本容量充分大时能得到最小的真实模型.在本文中,我们将证明新准则确定的模型在一定条件具有强相合性,并给出一般条件下模型选择准则。  相似文献   
35.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车辆路径问题的深入分析,针对遗传算法中“种群多样性”和“选择压力”两个最重要因素,对“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进行了改进,并和一般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结果证明:在算法性能方面,改进的算法收敛速度较快,所求得的最优解质量较高,且计算结果稳定;在车辆配送路径方面,改进算法得到四条最优配送路线,并且四条线路没有交叉,完全形成回路,又同时满足车辆满载率的限制,而一般的遗传算法得到五条配送路线,最低装载量仅为3.1t,并不能达到车辆相应的满载率,因此,改进的遗传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36.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37.
从北京地铁黄庄站工程特点及建设条件影响分析入手,阐明采用全暗挖法技术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同步建造十字换乘车站的必要性,并就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暗挖交叉节点结构形式、暗挖进洞、环境保护及风险控制等暗挖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船舶碰撞案例的分析,研究了小角度交叉相遇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预防小角度交叉相遇碰撞事故发生和碰撞不可避免时减轻碰撞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39.
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作者所掌握理论知识和多年的航海实践经验,对港口水域船舶狭水道交叉相遇与横越情况会遇到的实际难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40.
邓建峰 《轨道交通》2014,(10):36-38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对接触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线岔.作为接触网的关键设备之一.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其自身结构的优越性,通过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设置关键点和日常运营维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无交叉线岔设置的关键技术和维护管理方法,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革新和运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日后高铁设备检修维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