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90篇
  免费   1911篇
公路运输   10113篇
综合类   12666篇
水路运输   3395篇
铁路运输   8203篇
综合运输   2924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923篇
  2022年   1275篇
  2021年   1365篇
  2020年   1002篇
  2019年   1059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1141篇
  2014年   1820篇
  2013年   1741篇
  2012年   2286篇
  2011年   2569篇
  2010年   2523篇
  2009年   2624篇
  2008年   2510篇
  2007年   1962篇
  2006年   1788篇
  2005年   1551篇
  2004年   1538篇
  2003年   1189篇
  2002年   823篇
  2001年   684篇
  2000年   552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21.
准确发现邮轮内部空间乘客之间的伴随关系, 在室内环境安装UWB定位设备开展室内人员定位实验。根据UWB定位的位置数据特点, 提出结合室内位置语义的Hausdorff-DBSCAN算法以聚类邮轮乘员轨迹, 并利用LSTM神经网络对疑似伴随关系对象进行相似度变化趋势的预测。传统的Hausdorff算法在计算轨迹相似度时未考虑轨迹时序一致的问题, 引入位置语义序列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改进后的Hausdorff-DBSCAN算法的输入为乘员轨迹数据集, 根据轨迹整体相似度阈值选定聚类半径, 输出具有伴随关系的乘员轨迹聚类结果; LSTM神经网络以定长时间窗口的点邻近度序列为输入, 预测后1个时刻点邻近度值, 结合轨迹相似度阈值和预测结果分析乘员伴随关系的时序变化。利用Anylogic建模单层邮轮室内环境进行乘员仿真得到的轨迹数据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改进的Hausdorff-DBSCAN算法的准确率为0.920, 召回率为0.950, F1值为0.934, 准确率高出对比算法至少5.7%, 召回率高出对比算法至少8.0%, F1值高出对比算法至少6.7%。同时LSTM在预测邮轮乘员之间相似度变化时, 收敛后的误差值能保持在3%~4%左右, 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22.
《公路》2021,66(7):356-360
高速公路交通需求逐年增长,拥堵频发,态势分析具有紧迫性。通过梳理目前交通态势研究的相关内容,发现了交通态势研究的不足,给出了交通态势的定义和内容,明确了交通态势分析的流程和关键技术。推导改进Van Aerde模型,用于描述交通状态;给出了ARIMA模型作为交通流预测的方法,确立了基于运行速度的交通态势分级评估指标,为交通态势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和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23.
针对船舶结构振动噪声频域预报方法存在计算规模大、求解效率差和易出现"峰值遗漏"等现象的不足,本文基于波动理论,提出了船舶结构振动噪声时域预报方法,形成了船舶结构振动噪声时域预报方法流程,并辅以相应的数值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船舶结构振动噪声时域预报方法可有效解决频域分析方法存在的计算规模大、求解效率差和易出现"峰值遗漏"等现象的不足,提高了预报效率和精度,可为船舶结构振动噪声预报评估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24.
孙启  徐国栋  郑荣 《舰船科学技术》2021,43(23):117-121
为了对船舶冷却海水系统水下辐射流噪声情况进行预报,本文以船舶海水冷却系统海水门为对象,采用FEM+AML(有限元和自动匹配层)技术,对不同海水门内部结构对其水下辐射噪声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冷却系统海水门水下流噪声以低频为主,增加导板、增大海水总管入口流通面积等措施可改善海底门内流场,但造成海底门的流噪声辐射声压级增加.  相似文献   
425.
有轨电车具有安全、快捷、成本低等优点,但会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对现状道路横断面布置以及交叉口交通组织带来一定影响.结合亦庄新城现代有轨电车T1线工程,分析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系统之间合理的路权分配模式;通过交通量预测,确定道路交通需求,并结合铺设有轨电车后对现状道路的影响,在满足道路交通需求、减少工程量、减少现状树木伐移的前提下,确定道路横断面合理的调整方式;根据相交路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大小,对铺设有轨电车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交叉口处的交通组织进行分析,探究有轨电车系统、机动车系统、慢行系统三者之间合理、高效的交叉口交通组织形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共享相位、绝对优先控制或相对优先控制等策略;结合岛式、侧式车站设置不同的行人二次过街等候设施,并通过施划交通标线明确非机动车道路权,确保慢行系统的安全、有序.最后总结了亦庄新城现代有轨电车T1线在横断面布置、交叉口交通组织、慢行系统交通等方面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426.
提高人类驾驶人的接受度是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重要方向,而深度强化学习是其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解决人机混驾混合交通流下的换道决策问题,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换道行为。首先介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强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来自真实工况的NGSIM数据集中的驾驶数据,通过自动驾驶模拟器NGSIM-ENV搭建单向6车道、交通拥挤程度适中的仿真场景,非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数据集中驾驶人行车数据行驶。针对连续动作空间下的自动驾驶换道决策,采用改进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构建换道模型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驾驶行为。在所提出的TD3换道模型中,构建决策所需周围环境及自车信息的状态空间、包含受控汽车加速度和航向角的动作空间,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性、行车效率和舒适性等因素设计强化学习的奖励函数。最终在NGSIM-ENV仿真平台上,将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换道行为与人类驾驶人行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车辆其平均行驶速度比人类驾驶人的平均行车速度高4.8%,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上也有一定的提升;试验结果验证了训练完成后TD3换道模型的有效性,其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下自主实现安全、舒适、流畅的换道行为。  相似文献   
427.
针对排阵式交叉口在实际交通波动环境中存在车辆滞留排序区,运行效率稳定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提出了鲁棒优化方法,平衡交叉口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在分析排阵式交叉口运行特性的基础上,指出了其运行效率波动性与交叉口几何设计、信号控制、交通需求、饱和流率和运行车速这5个因素有关。确定了将交通需求、饱和流率和运行车速这3个客观波动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将几何设计和信号控制这2个可受设计人员控制的要素作为模型的优化控制变量进行协同优化的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条件风险值最小为目标,考虑了各流向车道数、信号相位相序、排序区车辆清空等方面的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情景的鲁棒优化模型,并建立了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案例分析,对鲁棒优化模型的置信水平取值和算法准确性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算法可以使目标函数收敛到最小值,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对优化效益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所建立的几何设计与信号控制协同鲁棒优化模型可实现在交通需求和供给的波动下,对排阵式交叉口的车道功能、排序区长度以及主、预信号控制进行协同优化。相较于确定性的设计方法,在平均延误层面基本维持原有水平,但对延误标准差和最大值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案例中分别减少了48%和23%。  相似文献   
428.
新时代内河航运占地省、能耗小、环境友好的比较优势愈发突出,发展内河航运提到更高的高度,传统的以运输效益为主的经济性评价方法的片面性日益凸显。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进一步归纳、完善,基于内河航运工程建设对综合交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探索构建一套可用于内河航运开发全面经济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简要论述各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货币化计算方法,并以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新时代内河航运开发经济性评价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29.
为揭示冲击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结构振动和噪声的内在关联性,采用1∶1足尺模型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进行多组冲击振动试验。通过在板式无砟轨道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锤击,获得钢轨轨顶、轨腰、轨底各个位置的加速度及声强声压数据,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获得了振动和噪声的频谱图,并进行频域特性对比分析,研究振动和噪声的内在关联性。结果表明:侧向冲击荷载下,轨顶轨腰处声强主要与侧向振动有关,频谱图峰值对应良好;垂向冲击荷载下,0~1 500 Hz区段的声强主要受垂向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430.
依据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互联互通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的CBTC互联互通实施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CBTC的整体架构、子系统布置位置和原则、接口技术等方面,针对信号系统网络化运营;互联互通方案做了整体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