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7篇 |
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12篇 |
综合类 | 1223篇 |
水路运输 | 533篇 |
铁路运输 | 291篇 |
综合运输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180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基于转向的Logit交通分配算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避免交通分配中传统的网络扩展法在处理转向延误时的缺陷, 通过分析网络基本要素节点、路段和转向之间的拓扑关系, 借鉴Dial算法的基本框架, 设计了一个基于转向的Logit交通分配算法。该算法以源点至路段的含转向延误的最短路径长度为依据处理各条路段, 正向计算转向权重, 反向分配路段流量和转向流量。算法计算结果与Logit路径流量和Dial算法数据相一致, 该算法可直接求解既满足Logit路径选择概率又考虑转向延误对交通分配影响的路段流量和转向流量模式, 而且Dial算法是其在转向延误为零时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02.
就当前交通流信息技术、交通流检测设备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结合视频检测技术在汾离高速公路的应用,为公路机电建设者在交通流检测设备的选型及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机动车交通流能耗,将机动车交通流比功率(VSP)作为研究对象.从最常见的单车比功率研究出发,使用气体动力学交通流模型联系单车比功率与交通流整体比功率,以此建立交通流比功率模型.为使此模型具备更显著的物理意义,将交通流比功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平衡交通流状态下的比功率,另一部分为偏离平衡交通流状态导致的比功率变化量,模型中的交通流参数与变量能够通过现有的交通流探测设备获取.将比功率理论模型从单车扩展到了交通流,用数学公式反应了交通流状态与比功率的关系,并且证明了交通流比功率能够通过交通流参数进行估计.并由交通流比功率出发,推导出交通流比功公式.此外研究了平衡态交通流比功率及比功与密度的关系.为研究机动车交通流能耗探索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半潜船运输过程中满载与空载燃油消耗不同对重大件货物运输和最优航速的影响,建立了货物分配与航速联合优化模型,并改进了递归平滑算法RSA(recursive smoothing algorithm),基于插入法和改进的递归平滑算法IRSA(improved recursive smoothing algorithm),提出了全局搜索算法求解该模型.用插入法解决货物分配问题,用IRSA求解满载和空载的最优航速.算法应用结果表明:与RSA相比,运用全局搜索算法使运输成本降低了240.3万元;与划分为6和9个时间段的离散到达时间方法相比,运用全局搜索算法计算时间分别缩短了71.1和767.3 s. 相似文献
105.
针对传统区域交通控制技术无法应对机非冲突干扰的问题, 结合中国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的特点, 研究了交叉口与路段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分析了区域路网机动车交通特征, 确定了混合交通特性相似的区域。基于路段非机动车的阻滞作用, 分析了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折减与相邻交叉口相位差的优化。以区域路网机动车总延误为优化目标, 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条件下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 优化了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相位差等参数, 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 以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环形区域路网为例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现状信号控制方案下区域路网7个交叉口机动车的车均延误为24.5~42.9s, 平均为35.99s, 路网总延误为256.39h, 优化后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为21.8~36.4s, 平均为30.12s, 路网总延误为214.57h, 7个交叉口车均延误减少了10%~24%, 平均为16.31%。可见, 优化模型能够显著降低区域路网车均延误与总延误, 提高区域路网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将NS模型中存在的车辆倒退现象以及刹车过急等与实际交通状况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改进,提出了反馈形式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改进NS模型引入了前车状态的变化量以及一套全新的速度更新规则来模拟交通流的变化。仿真试验证明该模型更加符合实际交通基本特征,同时该模型使车流总体增大,也成为后续模型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07.
108.
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路网在随机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出行者行程时间的不确定性.假设出行者基于期望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均衡选择路径,根据出行者对待行程时间可靠性的不同态度,将其路径选择行为分类,建立了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对角化算法.对一个小型测试网络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出行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09.
机队集中调度能够提高机队调度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缺乏评估机队调度质量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提出飞机-航班节分配成本的概念作为其评估指标,分析该成本的三个组成:航班直接运行成本、航班溢出成本和罚成本,并根据航空运输协会工作组提出的成本理论得出航班直接运行成本,构造旅客溢出的概率模型,引入罚成本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摄像采集交通数据的方法,在河北省境内不同公路结构几何断面获得了大量交通数据。运用这些实验数据对交通流中车间相互作用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车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模型,得出了具有我国混合交通特性的临界车间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