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7篇
  免费   679篇
公路运输   7777篇
综合类   4868篇
水路运输   7155篇
铁路运输   4937篇
综合运输   519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834篇
  2019年   734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1017篇
  2013年   1016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295篇
  2010年   1206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513篇
  2007年   1233篇
  2006年   1012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1033篇
  2002年   970篇
  2001年   844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NSYS在斜拉桥施工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ANSYS软件,确定了抚顺永安桥施工过程中拉索和横梁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和张拉延伸量,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合理的施工步骤,并对原设计预应力的布设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将空间自动调索法和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引入了“空间自动调整优化索力法“;该方法具有可以考虑空间几何非线性、带宽优化、合理索力优化和计算效率高等特点;介绍了运用面向对象的C 建立和开发求解大跨度斜拉桥空间合理恒载索力的线性、几何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以南京长江二桥为实例进行了全桥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93.
配置FRP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强度高、变形能力大的性能,但这种梁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模拟分析。假设全部变形发生在刚体之间的裂缝处,通过建立合适的变形协调和平衡方程,可以模拟单裂缝状态,并可以进一步预测随后可能发生的4种情况。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知道梁是发生破坏,还是发生几何形状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4.
航空电源车动力匹配计算与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内燃机与工作机械配套的普遍原则,详细讨论了配备ZX-600GA直流发电机的航空电源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动力选配及匹配计算,并给出了航空电源车动力匹配的优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由实测沉降数据反演地基固结参数的适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运用实测沉降数据反演地基主要固结参数,进行地基沉降预测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利用早期的沉降实测数据和准确的加载信息,可以预测更长时间内的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工后沉降和最终沉降量,同时也可以推算出一些主要土体变形的平均参数,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6.
对于悬索桥缆索系统,一般根据确定的跨径和矢跨比,可计算出主缆无应力长度,吊索长度,施工时鞍座预偏量,索夹的安装位置等。以上数据准确与否与主缆线形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桂林丽泽桥线形计算中,采用一种数值求解法,利用高次方程可以得到既满足精度又省时省力的解。  相似文献   
997.
荆州长江大桥南汊通航孔主桥为结构高度不对称的高低塔的斜拉桥,其成桥与架设过程均异常复杂,为研究其受力特性,确保桥梁安全,对其采用3种不同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并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单元离散方案进行了平面杆系、二维及三维非线性仿真分析。同时对成桥状态静力非线性计算工作进行介绍,对不同计算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分析表明:平面杆系、二维与三维仿真分析的计算结果总体上一致,但局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初步探索了在车辆疲劳试验过程中运用疲劳损伤理论的主要计算方法——雨流法技术,来实现对车辆疲劳试验时间的重新确定。从而在更有效的时间内,达到试样疲劳的同等效果。通过对样本(B车)的试验分析,证明疲劳损伤理论在耐久试验中应用是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99.
台车碰撞试验用机械缓冲吸能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立波  钟志华  白中浩  刘克进 《汽车工程》2002,24(3):228-230,24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台车碰撞试验的机械缓冲吸能装置。通过计算机仿真与试验研究,证明该装置可以满足台车碰撞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车用液力变矩器的变形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扬  吴荣仁  洪伟荣  陆君毅 《汽车工程》2002,24(3):266-268,244
为确保液力变矩器的使用安全,对液力变矩器(空壳)在同一离心力场下的不同油压作用进行了实际工况仿真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实际车用液力变矩器空壳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液力变矩器颈端(Hub)和柄端(Pilot)的轴向变形与油压呈线性关系,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