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79篇
综合类   67篇
水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平面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参考发达国家平交路口安全设计规范,分析现有的设计技术规范中不合理的因素,从左转车道的布置、车道宽度的确定、车道长度的确定、过渡段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左转车道的几何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中,与左转相关的事故占较大比例,而设置港湾式左转车道,可有效改善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状况。分析左转车辆对交叉口安全性的影响,确定设置港湾式左转车道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从左转车道的长度和宽度等方面对左转车道的设计进行探讨,提出平面交叉口港湾式左转车道的安全设计方法并分析其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13.
传统借道左转应用方式为直接借用一定长度对向出口车道供本向左转车辆使用,以此缓解左转车道交通压力,提高路口交通通行效率。而在对向出口道通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若本向进口道左转车道通行能力尚有剩余,亦可考虑利用借道左转思维解决问题。通过对借道左转设置的条件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借道左转应用方法,将本向左转车道借给对向出口车道进行共用,使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基于广州市东风东路农林下路路口应用实例,分析该应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信号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与相位方案兼容性的基础上,归纳出左转车道和左转相位相结合的左转机动车管理对策.阐述其车流特征,并就左转机动车管理对策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华苑公交总站周边交通为例,通过分析建立了该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使周边交通更加有序。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这说明城市道路交通资源有限,合理的道路交通组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科学地计算复杂交通流条件下的左转延误,分析了车辆到达和离去规律,采用排队增量累计( IQA)方法,提出基于IQA方法的信号交叉口计算左转延误计算模型,通过使用不规则的多边形来计算队列累积面积作为均匀延误值.该方法突破了Webster延误模型的条件限制,更好的描述了实际交通状况.结合福州市信号交叉口调查数据,验证了IQA方法计算的延误比Webster模型更符合实际,特别是许可型左转相位的信号交叉口.  相似文献   
17.
为了模拟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左转待转区的交通流运行情况,定量分析左转待转区的实施效果,介绍了左转待转区的基本适用条件,建立了左转待转区的仿真模型,选择了车流量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了微观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模拟.仿真分析发现,设置左转待转区后,3个不同时段下信号交叉口左转进口道通行能力分别提高了5.9%、4 3%和6.7%.结果表明,交叉口设置左转待转区后,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市3个信号交叉口拓宽双左转车道交通流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拓宽条件下专用双左转车道的交通运行特性和释放流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拓宽专用双左转交通流释放流率呈现出明显的两阶段特性,结合该特性给出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最后采用仿真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与HCM提出的方法对比发现,文中提出的模型更能合理的计算拓宽条件下专用双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连续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消除其主信号处左转非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的冲突,提出了一种左转非机动车优化设计方法.优化模型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了信号相位相序、周期时长、绿灯时长等约束条件,建立线性规划优化模型.通过案例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优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在高流量情况下显著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使得原本处于过饱和状态的交叉口变为不饱和,而且在高流量或低流量情况下,都有助于减少交叉口延误.进一步发现,左转非机动车流量每增加100辆/h或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每增加1.5%(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大于40%),优化设计对机动车最大通过量的提升比例增加4.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