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79篇
综合类   67篇
水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解决平行流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冲突问题,考虑行人与机动车在冲突点为寻找间隙穿越的交替穿插的抢行博弈过程,重新设计行人过街信号相位方案,提出人车搭接相位行人过街模式;考虑行人专用相位过街模式,给出两种行人过街模式的信号控制策略;构建优化模型,并对模型等价变换,降低计算复杂度.结果显示:常规交叉口处于高饱和状态时,两种行人过街模式下平行流交叉口分别降低了73.8%、50.3%的车均延误,故人车搭接相位过街模式效益更优;人车搭接相位过街模式与不考虑行人过街模式相比,交叉口车均延误仅增加 0.6~3.8 s⋅ pcu-1 .研究成果可为平行流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单点信号控制中利用两端直行和左转机动车交通流的不平衡,在机动车交通流量大的一个方向设置直行+机动车左转保护相位,可缩短交通信号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大大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挤。信号联动中,利用一方信号早断(相位差),一方可设置直行+机动车左转保护相位,这样,机动车可充分利用信号绿灯左转,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然而,  相似文献   
24.
无信号交叉口的许多交通冲突与左转车流有关.左转车流与对面方向直行车流存在冲突,也和与之相交道路的直行和左转车流相冲突.在无信号交叉口处适当地设置左转专用道,能有效地减少冲突,减少因左转车干扰而产生的延误,运用交通流理论、概率论和排队论知识,研究了在无信号交叉口处是否应设置左转专用道,设置左转专用道时的服务水平,左转专用道的设置与所考虑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并建立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25.
平面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 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分析了信号设计中相位设计和配时设计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并针对相位设计 的特点,提出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理论框架,构造详实可行的专家系统知识库,进一步建立相位生成和优化模块,在相位优化模块中,利用交通流冲突点数量、交叉口时空利用率、信号相位损失时间总和三项指标评估交叉口信号相位方案,为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完整的框架结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隔离栏侵入内侧车道建筑限界,导致车辆横向偏移,增加行车风险。为了解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隔离栏对左转车辆规避行为的影响,通过无人机采集3个设有交通隔离栏的平面交叉口车辆视频,提取车辆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分析交叉口出口不同车道车辆偏移和速度的分布特性,研究左转车辆规避特性。结果表明:(1)两侧车道上行驶的车辆更倾向于向中间车道偏移,中间车道行驶轨迹则较为稳定;(2)20 m的行程可供驾驶人稳定行驶方向,保持与交通隔离栏的安全横向距离;(3)左侧车道上85%以上车辆远离交通隔离栏行驶,平均偏移距离为0.278 m;右侧车道上60%左右车辆远离右侧行驶,平均偏移距离为0.116 m。(4)左转车辆在出口不同车道的速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左侧车道和右侧车道上左转车辆速度分布峰值、横向加速度均值、纵向加速度均值均小于中间车道。以此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改善方法:(1)增加中分带宽度,提升路侧净距,实现左侧车道名义路权宽度与实际路权宽度一致;(2)增大硬质设施与驾驶人的横向距离;(3)开口段硬质设施优化为柔性,减弱设施心理冲击,降低驾驶负荷;(4)增设路面导流线和反光设施,保证...  相似文献   
27.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使得车辆通行的车道数目减少,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造成排队和交通拥堵,对交通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双向6车道的城市道路为例,运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交通事故下的交通运行,分析车流量、占道类型、事故持续时间以及借道超车4种因素下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流量越大、事故持续时间越长、占道数目越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越大。当流量达到3 400 veh/h(D级服务水平),占1个车道的车辆延误显著增加,直至流量达到4 000 veh/h时才逐渐趋于平稳,且占据车道2比占据车道1和占据车道3的延误要大;当流量达到1 900 veh/h(B级服务水平),占2条车道的车辆延误显著增加直至流量达到2 700 veh/h时才逐渐趋于平稳,占据车道1和3的车辆延误要小于占据车道1和2以及占据车道2和3的延误;在相同占道情况下,不同事故持续时间下的车辆延误随流量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当事故道路服务水平为D/E/F级,对向道路服务水平在A/B/C/D级时(事故占用内侧1个车道),以及当对向道路服务水平在A/B/C级时(事故占据内侧2个车道),进行借道超车均能有效减少事故路段车辆延误。   相似文献   
28.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进行右转、左转、混合车流、车流速度变化这4项修正,得出了修正后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9.
针对平面信控道路交叉口时空资源闲置问题,提出了基于NSGA-Ⅱ-DE(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的混合优化)的借道左转车道信号配时优化方法,以缓解交通拥堵。以济南市经十路—舜耕路交叉口为研究载体,分析了借道左转交叉口交通特性,综合考虑交叉口车均延误和通行能力,建立了基于双目标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采用NSGA-Ⅱ-DE对其进行求解。结合实际算例,运用VISSIM软件对比分析了交叉口改善前后的交通运行状况。结果表明:信号配时优化后,交叉口平峰、高峰两个时段车均延误分别降低了17.9%和13.7%,平均排队长度降低了14.0%和12.0%,通行能力均降低了6.7%,同时,验证了NSGA-Ⅱ-DE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平交口渠化设计相关标准不完善的现状,通过参考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设计理念和标准,总结出平交口渠化设计中左转车道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可为今后进行平交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