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70篇
综合类   93篇
水路运输   119篇
铁路运输   105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491.
板簧客车两侧轴距偏差过大主要是由钢板弹簧、车桥和车架的相关数据不满足技术要求所致。通过对这三类总成各关键因素的分析,从工艺角度对两侧轴距偏差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92.
针对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重点研发项目《太阳能光伏系统在汽车滚装船(PCTC)船型上的应用研究》,结合实船配电网拓扑结构和系统参数,应用ETAP(Electrical Transient Analysis Program)软件对太阳能光伏系统接入船舶电网进行建模仿真。通过计算不同并网容量时系统电压偏差和三个不同节点的短路电流,分析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接入对船舶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493.
494.
495.
应答器报文传输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针对应答器传输系统作用过程,分析其工作原理,研究安装高度与角度偏差对应答器作用距离的影响。以应答器上行链路信息传输为研究对象,建立矩形天线空间磁场分布、BTM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幅度及应答器角度偏差理论模型,仿真不同安装高度、角度偏差下车载天线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幅度曲线,计算分析上述条件下应答器作用距离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车载天线与应答器间垂直距离为360 mm时,作用距离达到最大,为737.6 mm;(2)应答器发生倾斜对其作用距离影响较小,俯仰角越大,应答器两侧作用距离、磁场强度呈相反变化越明显,作用距离随偏转角增大呈线性递减,相比纵向安装,应答器横向安装平均作用距离减小114.4 mm;(3)车载天线与应答器间垂直距离越大,容许偏转角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496.
为了提高白车身装配质量,结合白车身特征点分布不均匀的特性、特征点的非空间属性,以及基于构建的有权无向网络图,提出了一种参数自适应的DBSCAN算法,对连续离线白车身进行区域装配偏差识别,实现偏差区域诊断和自动报警。试验表明,本研究方法能有效监控误差源,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引起的偏差,提高整车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497.
针对应急照明现行规范在地铁上的设计差异及争议,通过对集中电源、区间疏散照明的配电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电压偏差、应急照明照度的取值、公共区备用照明、区间方向标志灯、吊装标志灯等设置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目前应急照明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案及做法。对于集中电源的配电,建议根据消防负荷分布选择在车站两端设置消防小动力箱或疏散照明双切箱;消防应急灯具端子处电压偏差可按额定电压的20%核算;区间疏散照明建议选用10 W灯具,按10 m间距布置;公共区备用照明和吊装标志灯的设置,建议根据当地消防和运营要求决定;各场所的疏散照度值建议按较大值执行。  相似文献   
498.
针对使用传统量具对船舶成品管尺寸偏差进行检验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相机摄影测量系统的船舶成品管尺寸偏差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由近景工业摄影测量双相机系统、扫码枪软件集成系统、实时数字化分析软件和编码定位工装组成,实现不同种类成品管的实时在线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结果报告。该系统可提高船舶成品管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99.
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不同线路区段上经常出现异常振动问题,为研究动车组服役性能与钢轨廓形匹配的适应性,在不同高速铁路直线及大曲线区段选择200多个典型钢轨断面进行钢轨廓形跟踪测试,得到钢轨廓形偏差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偏差钢轨廓形分别与新轮、磨耗车轮匹配时的等效锥度、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及轮对、构架、车体时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偏差在-0.2~0.3 mm范围的钢轨廓形占比约34%;与LMa新轮匹配,等效锥度基本保持在0.03,动车组各项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与磨耗车轮匹配,随着钢轨廓形偏差由-0.4 mm增加到0.8 mm,名义等效锥度逐渐由小于0.01增加到0.3,当钢轨廓形偏差大于0.6 mm时,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等指标明显增大,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和运行品质劣化,动车组对于线路的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500.
为对连续箱梁桥同步顶升技术进行研究,以淮北某立交桥为研究对象,通过顶升全过程监测以及有限元分析,分析了连续梁桥顶升过程中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以及顶升位移偏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更换支座的过程中,结构会产生较大横向和纵向偏位,应密切关注各顶升支点位移情况,同时做好限位措施;顶升过程中,梁底受力方向与桥梁竖向位移差异变化基本一致,顶升施工安全可靠;截面的附加应力对中墩的位移偏差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