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1篇
  免费   67篇
公路运输   2477篇
综合类   461篇
水路运输   1051篇
铁路运输   197篇
综合运输   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9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7条赋予直航船“独自采取避碰行动”和“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的责任与义务,是为了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当规定的让路船没有遵守《规则》规定采取让路行动时,两船就会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这种态势若发展下去,碰撞将不可避免。如A轮从海门港按计划航线空放宁波北仑港时,在头门岛附近与B轮的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船舶碰撞案例的分析,研究了小角度交叉相遇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预防小角度交叉相遇碰撞事故发生和碰撞不可避免时减轻碰撞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液化天然气(LNG)船的船体极限强度是衡量其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LNG船在受到撞击损伤后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船体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还取决于其围护系统中的绝缘箱能否在船体损伤状态下承受结构变形所引起的应力载荷。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和ABAQUS软件,建立LNG船液舱围护系统以及舱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LNG船舷侧受撞击场景。在碰撞损伤基础上,对含有液舱围护系统的LNG船舱段开展极限强度研究,获取LNG船舱段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发现在船体达到极限强度状态之前,液舱围护系统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106.
107.
船舶在雾中航行,由于能见度低,瞭望、定位困难,极易发生海上交通事故,造成人员、船舶的经济损失及海洋环境的污染。据统计,在雾航中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占整个海上碰撞事故总数的70%以上,因此,对雾航安全的研究一直是航运界关注的重点。琼州海峡位于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是我国南海沟通北部湾和华南沿海的一个主要海峡通道,同时也  相似文献   
108.
为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首先建立船舶碰撞危险度评估模型,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特定的水域进行危险度模型拟合,获得较为准确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基于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编程计算。本文建立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经过50次误差训练后达到了较高的拟合精度,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为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根据船舶碰撞的运动滞后和局部损伤特性,采用附连水质量处理流体-结构耦合作用,用详细的有限元模型表达撞击船首和被撞船侧的直接涉撞区结构,而将非碰撞区的船体结构以具有相应质量分布和弯曲刚度的惯性等效模型来代表,并将之与碰撞区的局部模型适当地联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模型用于碰撞仿真计算.该组合模型不仅建模工作量小,而且CPU时间也大大减少.算例表明,组合模型与流固耦合模型的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一般的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拉伸试验结果,考虑应变率效应及温度效应,确定了B420LA及HC420/780DP材料的J-C型动态拉伸本构方程,并将这2种材料用于某款新能源汽车的前纵梁结构设计。基于LS-DYNA程序,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考虑整车正面碰撞工况前纵梁结构的变形模式及压溃吸能效果,对前纵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纵梁压溃变形模式更好、吸能效果更优,左、右侧整车加速度峰值由58.1g与56.2g分别降为38.0g与39.2g,前围板过程最大侵入量由208.7 mm降低为182.2 mm,符合汽车正面碰撞工况研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