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58篇
综合类   150篇
水路运输   98篇
铁路运输   45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网络新词作为一种时尚语言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某些现状,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内涵。该研究以近几年的网络流行新词为例,透视其文化内涵,并以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最大化信息为导向,提出了网络新词的翻译准则:跨文化意识准则,政治立场准则和译语读者接受准则,从而实现语用接受等效,促进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2.
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原则,消费者能充分享用和支配新成果是汽车技术发展的目标,对生命权的维护是汽车安全技术不断优化的动力,强烈的环保意识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使命。科学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一种体现。从科学技术的本质出发,技术的价值基准就应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为人类造福。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科技时代,  相似文献   
103.
对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4.
文章系统总结中国智能高速铁路(简称:高铁)顶层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工程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中国智能高铁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要求,提出智能高铁2.0的内涵和主要体现在“体系正向设计、全专业协同、跨行业综合、预测性分析”4个方面的代际特征,从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等维度构建智能高铁体系架构2.0,规划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重点攻关任务和实施路径,可为“十四五”时期智能高铁2.0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05.
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中的重要过程,开展管理评审活动.其意义不仅仅是验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更深刻的内涵在于通过评审活动识别产品、过程,体系,也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改进的契机,舍此则不能实现管理评审过程的增值。  相似文献   
106.
文化是文明的积淀,国家根之所系,民族脉之所维,是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既反映历史的渊源、时代的变迁、民族的特性、地域的差异,又体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联系。由此可见,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一个企业的灵魂就应取决于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7.
劳动者素质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先阐述了劳动者素质的内涵,认为劳动者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思想心理素质三个方面,然后就如何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几条主要途径,只有不断强化劳动者自己的内在机能,改善低外部条件,才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迅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卷首语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务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始终把科技工作坊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重要位置加以部署和推进。  相似文献   
109.
汽车商标—企业文化的缩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汽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令人眼花缭乱.面对如此众多功能近似、款式相仿的汽车,仅从外形上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是哪家公司的哪种产品.  相似文献   
110.
根据超重货物现有定义分析其内涵,通过对国内外超重货物及相关概念的解读,针对我国铁路超重货物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从运输角度超重货物内涵进行剖析。最后,通过对超重货物定义的比较,为运输部门有利于正确理解和合理指导实际超重货物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