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1383篇
综合类   1023篇
水路运输   145篇
铁路运输   211篇
综合运输   15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张建 《华东公路》2010,(2):29-32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该技术在含有微表处薄层的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62.
<正>0引言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源于21世纪初国外冷再生设备的引进,随后国内科研单位和公路管理部门等通过铺筑试验道路,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逐步深化了对该技术的了解,推进了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应用规模也不断扩大(图1)。通过近年的研究和应用,中国许多单位和地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各种规范也相继出台,标志着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也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963.
<正>2009年12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宣布我国将在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相似文献   
964.
封面故事     
<正>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的企业,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一直处于行业领跑者的地位,拥有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道路日常养护设备——修路王及被交通运输部评定为国际领先的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  相似文献   
965.
针对现有刚性基层缩缝间距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温度场的计算理论,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养护期末刚性基层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进行分析,并与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基层的容许拉应力对比,提出了合适的切缝间距。  相似文献   
966.
对再生骨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指标如级配、表面形状、表观密度、吸水率和含水率、压碎值、冲击指标、磨耗指标、坚固性等分别与天然骨料和天然卵石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再生骨料与天然碎石、天然砂砾相应物理性能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能满足工程需要,可部分替代天然碎石用于道路工程。  相似文献   
967.
采用粗集料骨架空隙体积填充法(CAVF法)设计了公称最大粒径为31.5 mm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CAVF30,采用大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了CAVF30的最佳油石比,并对CAVF30进行了路用性能检验。结果表明采用CAVF法设计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能形成骨架-密实结构,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耐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8.
沥青路面在交通荷载、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其使用性能会出现衰减。鉴于此,开展了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在路面上面层的应用研究。首先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再从水稳定性能、高温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等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掺配比例的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为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路的铺筑与现场检测。研究表明,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低温和水稳定性能,能达到常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应用要求,试验段路面各检测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69.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再生电能吸收装置的原理、工程运用情况等,希望加深对电容吸收装置SES的认识并作为以后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