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68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报告4例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左或右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枝右室瘘,行双结扎贯穿缝合;1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左室;2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右室;后3例在体外循环(CPB)下,切开瘤样扩张之冠状动脉(其中1例并切开右室)关闭瘘口。4例随诊平均7.8年均获满意疗效。文中重点讨论了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32.
在13 条开胸犬上,观察了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液流变学与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冠脉轻度狭窄后,乳酸增加,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增加,全血粘度在低切变率下增加,在高切变率下仅重度狭窄时增加。球结膜微循环也显示相同的障碍。低切变率下的异常及球结膜微循环的障碍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平行。结论:冠脉狭窄达78% 以上可引起局部血液流变学异常,这种异常可从球结膜微循环上反映  相似文献   
33.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组 ,测定其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以及同时相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中ET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高 (P <0 .0 1) ;NO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低 (P <0 .0 1)。PTCA术后普伐他汀组冠状静脉窦血及外周血中ET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低 (P <0 .0 1) ;NO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高 (P <0 .0 1)。结论 PTCA术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成功进行PCI术后随访并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再狭窄组(non-ISR组,113例)和再狭窄组(ISR组,102例),又根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将患者分为HsCRP>1mg/L(113例)和HsCRP≤1mg/L组(10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指标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ISR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3%,高于non-ISR组的30%(P<0.05);ISR组年龄明显大于non-ISR组(P<0.05);ISR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non-ISR组(P<0.001);ISR组血清CRP水平高于non-ISR组(P<0.05);ISR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non-ISR组(P<0.05);ISR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non-ISR组(P<0.05);ISR组冠状动脉的病变明显较严重,Gensini评分较高(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HsCRP水平以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是ISR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血清HsCRP水平和Gensini评分是PCI术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C和LDL-C水平与ISR相关,但不能独立预测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使用DSA和MRA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瘤术后及随访3个月的分级情况,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DSA与TOF-MRA对颅内动脉瘤随访3个月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1级的灵敏度分别为94.3%、97.1%,特异度分别为91.9%、89.2%,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颅内动脉瘤分级的增加随高血压的发生率而增加(χ2=7.82,P<0.05),与高血压成正相关(r=0.47,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平均分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随访术后颅内动脉瘤残留瘤的分级,MRA还有无创性检查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与手术所见对比,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判定骨骼肌肉肿瘤毗邻血管受侵的临床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21例MRI诊断为肢体骨骼肌肉肿瘤侵犯其毗邻血管的患者进行了MDCTA复查,采用双盲法通过MDCTA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毗邻血管受侵。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21例患者,9例女性,12例男性(平均年龄33岁)。其中肢体骨肿瘤11例,肢体软组织肿瘤10例。MDCTA未显示血管受侵的12例患者,手术所见也为阴性(真阴性12例)。9例CTA显示血管受侵者,有3例虽术中发现血管与肿瘤粘连,但易于分离,被认为术中所见为阴性(假阳性)。6例手术证实血管受侵(真阳性)。对比手术所见,CT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85.7%。结论:MDCTA评价骨骼肌肉肿瘤对毗邻血管侵犯更为准确,可提供真实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严重的冠心病事件,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占AMI约30%;故而探讨AMI的特点很有临床价值。本文总结我科住院患者中12例AIMI病例,与前壁心肌梗死比较发现,有以下特点:(1)发病年龄轻,首次发病者居多;(2)以消化系统疾症状为多见;(3)病因除有冠脉血栓栓塞外,冠状动脉痉挛(CAS)也占一定比例;(4)心律失常较多,以房室传导阻滞(AVB)为主;(5)心功能不全、心衰发病率低;(6)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小螺距扫描全心动周期重建模拟收缩末期触发大螺距扫描,定量评价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特征以指导高心率大螺距扫描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62例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全心动周期小螺距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层厚为0.75 mm,层间距为13.75 mm,并以时间间隔10 ms进行0~700 ms拆分,并按0~400 ms组合图像以评价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心率为(75.52±8.73)次/min,平均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宽(STTW_w)绝对期相为(120.16±75.13)ms,相对期相为(14.70±8.74)%;平均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位(STTW_c)绝对期相为(148.31±51.79)ms,相对期相为(18.24±5.60)%。心率与STTW_c相对期相呈负相关(r=-0.306,P=0.016)。心率切点为86次/min(AUC=0.933,P=0.038)。结论本研究解释和揭示了高心率大螺距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特征,明确了其在心率大于80次/min患者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临床筛查价值。方法将78例胸痛患者按ACC/AHA标准确诊ACS 4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7例,其余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水平。结果 ACS组M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SAP组M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PO≥212.59μg/L组MPO、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及ACS患者例数明显高于MPO<212.59μg/L组(P<0.05);MPO水平与neutrophils、肌酸激酶同工酶及ACS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h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绘制ROC曲线(A=0.927,P<0.001),MPO诊断界值为212.59μg/L,MPO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86.5%。本法与临床诊断ACS方法进行Kappa检验,P<0.001,Kappa系数值为0.819;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MPO预测ACS总正确率为94.9%。结论 MPO是一种预测易损性斑块的炎症标志物,其能有效地早期筛查ACS患者。  相似文献   
4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angiographic findings of moyamoya disease (MMD)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Methods A total of 22 MMD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angiographic finding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varied and each patient often had multiple symptoms, including cerebral infarction in 9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23.6 (13-39 years)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in 7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1.2 (28-46 years). Angiographic examination found that all the diseased sides showed MMD blood vessels.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encephalo-myo-arterio-synangiosis (EMAS) had better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out receiving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is frequ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MD, whereas cerebral hemorrhage is common in adults. DSA is a golden criterion for diagnosing MMD. Surgical treatment, EMAS blood supply re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should be pr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