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573篇
综合类   347篇
水路运输   428篇
铁路运输   222篇
综合运输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31.
某地铁高架桥为65 m+120 m+65 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建成后运营不久发现主梁产生较大的竖向下挠,并且主梁跨中底板出现较多延伸至腹板的横向裂缝。为了解主梁下挠和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目前桥梁的技术状况,对该桥梁进行了专项检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验算。检测及验算结果表明:该桥梁体下挠和开裂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梁体跨中预应力的损失,特别是底板束预应力损失过大或张拉不足而导致的梁体抗弯承载力不足。根据检测评估结果主要采用了体外预应力钢束进行维修补强。维修处治后的荷载试验表明,桥梁强度、刚度及动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桥梁加固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2.
贺宁 《隧道建设》2007,27(2):47-49,53
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并未要求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底面容许拉应变进行验算,但却是国外某些较成熟的沥青路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国外拉应变验算方法、温度与拉应变的关系、影响拉应变的因素进行了介绍、分析,对底面拉应变验算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可为进行拉应变验算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3.
叙述了金场水特大桥的钢模板、横带、竖带的理论分析和设计验算以及盖梁纵向支撑体系的设计验算。  相似文献   
93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当前主要的路面结构型式,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伸,其固有缺陷,如反射裂缝的产生等问题愈发突出。在对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探讨,并从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材料方面、路面施工、路面养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沥青路面裂缝。  相似文献   
935.
介绍了基于AutoCAD,以AutoLISP语言为工具,开发冲裁模装配配图覆盖消隐模块的相关算法和技巧,它以实体求交和排序算法为基础,实现了冲裁模零件图半自动生成装配图的功能,并进一步开发出来矩形、图形窗口的剪裁覆盖和二维封闭图形布尔运算及局部放大工具集,初步形成了一个实用的冲裁模CAD系统。  相似文献   
936.
本文以中山市坦洲镇大涌口水闸为例,分析水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险问题,对水闸进行消能防冲复核、闸室稳定性复核、结构应力复核、基础复核、结构抗震复核,分析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加固方法,为水闸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37.
在高含泥量的粉细砂地基中,强夯法的处理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水力冲填砂土地基和天然砂土地基中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也不同。结合具体工程研究水力冲填粉细砂的工程性质,进行5 MN·m能量的强夯试验性施工,对全场地强夯后的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板试验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强夯法适用于平均含泥量为22.7%的水力冲填粉细砂地基,5 MN·m能量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约为11 m,大于规范JGJ 120—2012建议的8.0~8.5 m。强夯后的粉细砂地基满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150 kPa、压缩模量不低于10 MPa的要求,并达到7度抗震设防烈度的抗液化标准。当砂性冲填土上部覆盖薄层黏性冲填土时,采用夯坑内回填砂的方法减小上覆软弱层对处理效果的不利影响。在高含泥量的水力冲填粉细砂中进行强夯加固效果良好,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取0.49。  相似文献   
938.
以上海某防汛墙桩基施工对既有穿河倒虹管影响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桩-土-倒虹供水管相互作用的动力分析模型,研究振冲沉桩施工距离对管道的影响规律,并分析群桩施工顺序对管道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打桩振动对管道的影响以竖向位移为主;随着桩基与倒虹供水管的水平净距增大,打桩振动对管道的影响逐渐减小;桩群施工时,管道周边桩基采用由毗邻管道处向两侧交替施打的施工顺序对管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39.
依据洋山港区多年(2006~2016年)的水文泥沙、水深等资料,在深入地分析洋山港四期工程海域水沙环境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四期港区增深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洋山港区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型,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四期港区水域,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涨潮平均流速为0.63 m/s,落潮平均流速为0.69 m/s;(2)四期港区水域含沙量季节变化与整个洋山海域是一致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节含沙量较高,夏、秋季节含沙量较低,多年垂线平均含沙量约为1.4 kg/m~3;底质泥沙颗粒中值粒径一般在0.012~0.029 mm之间,平均为0.019 mm,主要为粘土质粉砂;(3)四期港区水域总体上呈现出冲刷的态势,长时间累计净冲刷强度接近2.0 m。目前的水动力和泥沙环境及地形冲淤特征对四期港区的开发处于有利状态;(4)四期港区工程建成后,潮流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泊位、港区和航道水域水流归槽明显,水流更加平顺;对洋山港海域各汊道潮量变化没有明显影响;7万t和12万t两个方案建设后,港池与航道总淤积量为500~600万m~3左右。  相似文献   
940.
目前有关无填料振冲密实法相关原理和工程应用已有很多,但有关无填料振冲国内外标准的对比分析几乎没有。针对无填料振冲密实法在国内外标准设计条文的差异性,选取英国CIRIA协会标准C573、英国ICE协会标准、美国国防部军工手册和中国港口工程地基行业规范,对4种常用设计规范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国CIRIA协会标准和美国国防部军工手册均提供较详细设计表格,指导性强;而中国港口标准和英国ICE协会标准则仅提供原则性规范和具体数值范围。同时基于科威特LNGI工程项目,比较不同间距设计方法在同一设计密实度要求下的差异性,为国内完善无填料振冲设计规范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