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645篇
综合类   71篇
水路运输   186篇
铁路运输   148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5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1.
岳德威 《北方交通》2008,(1):104-105
主要介绍铁罗坪大桥主塔模板、悬空桩处理、承台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812.
在VC平台下,开发了基于OpenGL的高速磨削润滑冷却过程的可视化仿真系统。该系统集可交互、可移植性于一体,可实现在不同参数下的可视化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输入参数确定自己的仿真模型,进行数字化仿真。  相似文献   
813.
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对比,系统阐述整车前端密封设计的重要性;结合实车整改经验,对整车前端密封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14.
故障现象:一辆正在行驶的东风EQ2100E6D型汽车,突然出现散热器“开锅”、从膨胀水箱的加液口喷出大量蒸气的现象。停车熄火并待发动机冷却后,重新启动发动机,“开锅”现象又立即出现。  相似文献   
815.
依据几种典型机车热工试验数据,得出机车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运行工况下冷却装置的散热能力,分析引起冷却装置设计参数与试验值差异的原因,找出目前冷却装置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并对目前机车上使用的几种冷却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得出双流道冷却技术及新型涡产生器的研究结果对解决单机大功率机车的冷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16.
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加热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池包的热管理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所有气候条件下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文中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包热管理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案,以及怎样合适地设计电池包散热加热系统。  相似文献   
817.
增压中冷柴油机冷却水套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工况下对冷却水套水流入口流量以及特征点的温度、压力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建立了冷却水套三维模型,对冷却水腔的流动均匀性、整机压力损失、冷却液流速和换热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机型冷却水套中的流速和换热系数均能满足冷却要求,但各缸冷却水套的流速不均匀,在进排气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旋涡,第四缸附近的流速低于其它各缸;进入气缸盖冷却水套的流量不均匀;改进后的冷却水套结构使流动的均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18.
<正>双循环冷却系统在大众2009款高尔夫A6、奥迪1.4TSI发动机上已应用。该系统有2个独立的冷却循环系统: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和主冷却系统。1增压空气冷却系统1.1增压空气冷却系统的结构增压空气冷却系统是用于冷却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该系统主要由冷却液循环泵(V50)、增压空气冷却器、节  相似文献   
819.
SB125(见图1)是宗申产业集团最新研制开发的一款发动机,它秉承了CG125系列机型的优点,通过冷却方式和改良热机部位的热负荷,圆了设计者"微型汽车发动机"的梦想。该款发动机以较高的性价比、良好的可靠性、强劲的动力、较低的排放,在125 系列机型中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820.
连续6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摩托车生产大国.正当业内外人士满怀信心预测2005年继续高歌猛进的时候,高昂的行进旋律忽然有些沙哑,于是"寒流"、"倒春寒"、"变脸"等冷却性字眼出现在一篇篇行业文稿中.相信所有业内人士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国内市场缘何忽然低迷?这是一种短暂的歇息还是一个转折,是市场的偶然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是短期的阵痛还是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