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22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6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介绍了新型磁浮列车车体底架结构,并对车体底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体底架结构满足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要求。文章建议在车体底架结构设计时,受力件尽量选择强度比较大的EN AW-5083-H321板材,焊缝尽量避开受力区域,合理布置工艺孔和减重孔,零部件可以选用型材或铸件以减少焊缝数量。  相似文献   
342.
论述了轨道车辆底架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标准和因素。首先,根据不同的标准体系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焊接、耐撞性、材料、公差等不同方面的要求;其次,将国内外主流轨道车辆的底架材料进行了分类,对碳钢、不锈钢、铝合金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了讨论;随后根据材料的差异,总结了板梁拼焊、型材2种不同的结构以及焊接、螺栓连接、铆接和粘接等常用的结构连接方式。文章归纳了底架设计中的常用因素,对未来底架设计的流程化、高效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3.
流致振动是高速列车设计和运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高速列车司机室车门区域的凹腔结构,利用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和实车线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车门区域的流场特征和车门出现流致振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据此对车门两侧凹腔结构和扶手进行优化,并对封堵凹腔和扶手内移2种优化方案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司机室车门上游凹腔结构诱导的展向涡导致车门表面出现高频的脉动压力,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压力波动幅值越大,但波动频率锁定在83 Hz,当压力幅值超过车门承受的限值后,车门将出现流致振动现象;气动拉力和气动侧向力是诱发司机室车门流致振动的主要气动载荷,车门宜设置在车体横截面不变区域;通过优化凹腔结构和扶手的形状能够消除司机室车门的流致振动现象;合理改变扶手位置能够减弱凹腔结构引起的流致振动现象;如果要消除流致振动现象,应将扶手改为盖板结构,或者将扶手截面形状改为非圆形截面。  相似文献   
344.
为探究汽车生态协同设计,将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与汽车产品开发相结合,提出串行开发和并行开发两种协同路径。以12 m纯电动客车底架的轻量化开发为例,研究了串行开发方案下客车底架轻量化对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客车底架相比,结构优化后客车底架质量减轻52.5 kg,且经校验轻量化后客车底架的刚度、强度及固有动态特性均满足要求;对于全生命周期而言,轻量化后其矿产资源消耗减少 0.4×10-4 kgSb eq.,化石能源消耗减少 0.7×104 MJ,综合环境影响值减少 0.42×10-11,降低比例分别为 3.81%、4.46% 和 4.56%。未 来将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开发方案的协同探索,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