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78篇
公路运输   323篇
综合类   192篇
水路运输   168篇
铁路运输   296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51.
崇启通道(上海段)工程IV标滩涂段采用井点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对换填砂和淤泥质粉质黏土进行加固处理,使软土路基持力层满足了设计要求,为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适用于饱和软黏土地基加固处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2.
桥梁破坏多数是由洪水严重冲刷基础引起的,工程中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桥墩基础的安全性.提出了采用预防护和在防护区外形成有效护坦的冲刷防护理念,介绍了冲刷防护平面设计采用核心区、永久防护区和护坦区的平面分区方法,建议采用面层块石+中层碎石+底层砂袋的防护结构形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结果与实际最大冲刷深度基本一致,冲刷防护工程对局部冲刷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3.
0 引言盾构法因地层适用性好、施工安全性好、环境影响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城市隧道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盾构到达是盾构施工中主要的工序之一,也是较为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随着隧道埋深和直径的不断加大,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盾构到达施工时塌方、渗水等工程事故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三维非稳定流问题的理论分析,建立三维渗流的有限差分模型,使用地下水渗流软件VisualMODFLOW,并以西安地铁—号线通化门车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进行计算.将有无悬挂式帷幕两种工况的水头降深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实测值进行对比,定量说明悬挂式止水帷幕对基坑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在八所老港区泊位改造工程的基坑施工中,由于在锚碇墙与码头前沿之间存在原有结构物的浅基础,且锚碇墙拉杆的安装高程低于原基础的底高程,开挖基坑时必须保证原有结构基础的稳定;锚碇墙开挖位置附近的砂性土层中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时应采取有效降水措施,保证基坑稳定。针对本工程基坑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总结施工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随着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交通形式日趋复杂,造成VHF通信繁忙和拥堵,严重影响通信秩序和交通组织,给有效监管和优质服务带来诸多障碍.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各港口分频分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VTS分频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原则、方法及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天津港为例进行实例分析,效益分析结果表明VTS分频分区是实现VHF通信分流和各分区之间协调管理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7.
对于需要规划建设多个汽车客运站的区域或大中型城市,科学地估算规划区域上的客流分布、预测各个待建汽车站的旅客发送量是合理确定各客运站场建设规模、设施配置、服务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解决同一区域内多个待建汽车站的旅客发送量分配和合理估算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区域客运总量分配各客运站场旅客发送量的2种估算方法,介绍了这2种方法在大连公路客运站场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58.
在列车提速后,运行于半自动闭塞区间由于接近分区距离不足,使机车乘务员从120km/h速度下闸调速和停车,易造成下闸不当,存在不安全隐患,同时制约紧急制动距离、常用制动距离,也带来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9.
为提高慢行系统规划方法对具体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研究提出基于使用者需求分析的慢行系统规划"需求引导法",用于指导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慢行系统规划。"需求引导法"的操作过程首先通过分析山水格局和用地结构,建立慢行系统初始方案,其次对初始方案进行需求侧要素点和供给侧要素点两方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初始方案进行多轮优化调整,从而构建宏观层面供需平衡的慢行骨架系统。中观层面根据组团功能、慢行交通集聚程度划分慢行分区,并结合路网条件供给,提出各分区的慢行发展模式。最后以厦门市为例说明"需求引导法"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