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289篇
综合类   194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75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文章借鉴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1种集料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应变、温缩应变等体现路用性能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最大干缩应变这一路用性能控制的重要指标,优选了路用性能较好的级配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为水泥稳定碎石路用综合性能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2.
应用Matlab软件对黄土抗拉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Matlab的最小二乘法拟合非饱和黄土抗拉强度的试验数据,得到黄土抗拉强度与含水率、干密度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是影响原状黄土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是影响重塑非饱和黄土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干密度下,抗拉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逐渐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含水率下,抗拉强度随干密度的逐渐增大而增大.黄土抗拉强度与含水率、干密度间的关系曲线接近为二次曲线,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73.
碾压混凝土(RCC)试件与混凝土试件一样也存在着尺寸效应.笔者采用随机骨料模型模拟碾压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碾压混凝土试件劈裂抗拉的细观损伤断裂,并重点对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74.
通过改进施工设备,优化施工工艺,成功地实施了重交通量下沥青路面的快速施工,提高了路面的整体抗拉强度,解决了沥青路面易产生基层干缩裂缝等技术难题,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75.
针对传统真空预压法排水固结时间较长、真空度沿深度衰减使得深部软土加固效果欠佳等问题,介绍了劈裂真空预压法技术;依托江苏省阜建(阜宁—建湖)高速公路软基处理项目进行了劈裂真空法试验段工程,监测了膜下真空度、地表沉降、不同深度处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和地下水位等,并通过加固前后现场地基土原位测试分析了软基处理效果。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劈裂喷气时膜下真空度急速衰减,停止喷气后真空度可在2h内逐渐恢复到80kPa,且不同深度处喷气对真空度的衰减与恢复速率影响不大;劈裂真空法可以增强真空荷载向土体深部的传递效率,进而提高深部软土的加固效果,还可以加速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576.
宋鑫 《公路》2015,(3):153-159
材料组成对环氧沥青砂浆基本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明晰不同粒径尺寸的矿料及沥青含量对环氧沥青砂浆力学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内外试验方法以及环氧沥青材料的热固特性,采用Marshell成型方法制备试件并进行劈裂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劈裂指标下各材料组成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环氧沥青砂浆中的含量与各劈裂指标的关联度最大,且相比于劈裂抗拉强度和模量,环氧沥青对破坏拉伸应变的影响更为明显;矿料越细,各档矿料与破坏拉伸应变的关联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对劈裂抗拉强度、破坏劲度模量的影响则是先减小后增大;在低温时,各档矿料的变化对不同劈裂指标的影响均为:破坏劲度模量劈裂抗拉强度破坏拉伸应变,在常温时,粒径大于0.3mm的矿料变化对砂浆的强度、模量的影响程度较高,而粒径不大于0.3mm的矿料含量波动对应变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77.
对沥青混合料掺入PR-Module高模量添加剂以提升其模量,通过劈裂强度试验和静态回弹模量试验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添加剂,并将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可直观说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具体优势。  相似文献   
578.
郝朝印  闫治国  杨成 《隧道建设》2017,37(Z2):136-140
借助火灾试验,对盾构隧道管片混凝土-加固体界面经历高温后的拉伸性能进行研究。试验温度等级为50、100、200、250、300℃,试验测试高温后盾构隧道管片混凝土-加固体界面的破坏形式、荷载-位移关系及温度-破坏荷载。试验结果表明:1)高温后混凝土-加固体界面拉伸破坏形式分为Ⅰ型破坏和Ⅱ型破坏2种,较低温度(20、50、100、200℃)下主要发生Ⅰ型破坏,较高温度(250℃和300℃)下主要发生Ⅱ型破坏。2)混凝土-加固体界面的抗拉刚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较低温度和较高温度下,影响混凝土-复合腔体界面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复合腔体粘结界面的抗拉刚度。  相似文献   
579.
徐松  阳兰  沈蕴 《路基工程》2022,(6):119-123
采用单掺/复掺粉煤灰和玻璃纤维的方式,对掺30.0 %再生骨料的稳定碎石进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优于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对劈裂强度、干缩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粉煤灰,10.0 %FA+0.2 %GF组合方案下无侧限抗压强度能提升约9.0 %,劈裂强度能提升约35.0 %,干缩性能提升约17.0 %,抗冻性能提升约15.0 %。试验段工程进一步验证了粉煤灰和玻璃纤维复掺对再生稳定碎石道路基层材料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0.
紫外老化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紫外老化过程中的水稳定性能,采用实验室模拟紫外环境和自然大气暴露两种老化方式,改进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循环劈裂试验和浸水车辙试验,实现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环境模拟,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混合料,采用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残留劈裂强度比和车辙深度评价其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老化时间延长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衰减。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实验室模拟紫外老化与自然大气老化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采用冻融循环劈裂试验和浸水车辙试验评价紫外老化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