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8篇
  免费   277篇
公路运输   9983篇
综合类   1862篇
水路运输   2935篇
铁路运输   1851篇
综合运输   314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1275篇
  2011年   1348篇
  2010年   1084篇
  2009年   1081篇
  2008年   1160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1046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篇
  196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铁路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既有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既有动态轨距优化方案道岔与传统道岔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既有优化方案可以改善岔区轮轨接触关系,保持车辆正弦曲线的运行轨迹;但部分动力响应幅值还有些偏大,考虑对即有优化方案参数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等参数,设计了5种新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对比,确定出了最佳方案.再对最新优化方案与既有优化方案进行动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缩减加宽区长度对提高车辆直逆向通过能力、减少尖轨受力是有利的;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对侧逆向过岔而言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2.
为给客运专线道岔过渡段刚度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参考,在分析高速铁路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车辆—过渡段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和求解方法,分析了刚度差、行车方向和速度等因素对高速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过渡段刚度差在30 kN/mm内,动车组和轨道的动力响应随刚度差的增大而大幅加剧;动车组从低刚度向高刚度运行时的动力响应较反向运行更为剧烈;各项动力响应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53.
混合动力调车机车的技术和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车的调车作业通常由内燃机车来完成。在调车作业间歇期间,内燃机车柴油机不能停机。目前,阿尔斯通公司推出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措施:采用电气混合动力系统来替代传统的内燃机车动力驱动。电气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包括蓄电池、柴油发电机组、功率电子装置、电动机和机械传动装置。这些装置安装在现有内燃机车上。柴油发电机组给蓄电池充电,并在机车需要高功率时提供附加的能量。运用试验表明,该机车可以大量节省燃料:货运调车作业节油35%,客运调车作业省油达60%。文中介绍了"混合动力"的定义,混合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以及主要部件的技术规范,调车机车作业的内容和特点;比较了传统动力装置与混合动力装置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4.
路基不均匀沉降值对板式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荷载-板式轨道力学分析模型,模拟了路基余弦不均匀沉降对板式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路基沉降量对轨道板和混凝土底座的动应力和动位移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在速度为300 km/h的移动荷载下,路基沉降量从0 mm增加到30 mm,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应力、垂向应力、动位移呈先陡后缓的增长趋势,拐点为20 mm沉降量;处于沉降槽起始部位的1号轨道板上表面和位于沉降槽中心的3号混凝土底座下表面受沉降量影响最大,为易发生破坏部位。  相似文献   
255.
铁路桥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的碰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抗碰撞能力,保护铁路桥梁的安全,基于ANSYS/LS-DYNA对铁路桥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的撞击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从变形、应力、荷载、能量等方面分析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破坏过程。荷载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力最大值与车辆初速度近似成正比关系,此关系可为设计碰撞力的取值提供参考;能量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损失的能量大部分被防护架吸收,说明其抗撞击能力有待提高;应力分析表明,最大应力通常发生在防护架上部横杆和支撑节点区域,如在上部横杆间增加斜向支撑,或者适当增加横杆壁厚,可提高防护架的抗碰撞能力。  相似文献   
256.
弹性模量是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中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影响因素较多,通常采用标准试件的弹性模量来评价实际结构的弹性模量,这与实际桥梁弹性模量存在着较大差别。对某高速铁路大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阶段进行动力特性的测试,根据测得的桥梁动力特性,代入结构动力方程,反推计算得到结构悬臂阶段的弹性模量,并与采用标准试件测试得到的弹性模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动力特性计算得出的弹性模量更能反映实际桥梁结构整体的力学性能,对于大跨度连续梁桥分阶段施工可以实施多阶段测试计算修正,由此得到的弹性模量指标更能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这为得到施工质量的评价指标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7.
无缝道岔和桥上无缝线路是高速、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强化的关键技术。与路基上无缝道岔相比,桥上无缝道岔区轮轨动力相互作用更强烈,轨道几何状态更难以保持,安全储备不足。以沪昆线湄池1号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透析了有砟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轨道几何状态难以保持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横向约束来控制桥上无缝道岔轨道稳定性的方法。实践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轨道几何状态、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258.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站场设计标准与常规铁路站场有很大区别,站场岔后曲线应满足较高的列车通过速度,以满足站场接发列车能力.本文采用车线动力分析方法研究高速铁路站场岔后曲线插入段和缓和曲线长度对行车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站场岔后曲线参数合理取值,为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根据舒适度条件,给出了不同通过速度条件下岔后曲线半径与超高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岔后曲线半径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对岔后曲线插入段和缓和曲线长度优化研究表明:通过岔后曲线夹直线长度应尽量避免取夹直线上车辆第一周期峰值衰减距离与定距之和,对于1200 m曲线,其夹直线不宜选取30 m;岔后缓和曲线长度超过50 m时,对车辆舒适性的改善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259.
通过对包头西安铁路史家河特大桥桥墩的设计,对双柱门式墩结构的计算、参数优化等进行了介绍。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桥梁的自振特性。采用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评价了桥梁的动力性能和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为同类桥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0.
通过对企业全年经济数据分析,得出企业全年经济运行拐点上扬的趋势。结合国内基础建设现况,指出建设项目按基建程序办事的重要性;针对企业情况,提出企业经济增长需提高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