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39篇
公路运输   432篇
综合类   301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辛伟 《北方交通》2007,(1):58-60
通过速度图检验互通式立交匝道线形组合是否恰当,对匝道线形组合进行优化调整,使立交线形设计更加合理,符合汽车在立交区短时间内加速和减速的变化,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2.
将模糊数学的概念、原理应用到立交线形优化设计中,以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的2种基本线形—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构成立交线形设计中的线形元,并且考虑了行车条件、线形几何约束、超高要求等约束条件,以及影响参数取值的因素的模糊性,提出了比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更为科学、合理的模糊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解法.  相似文献   
113.
互通式立交匝道线形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通式立交作为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形的优劣对立交交通功能的发挥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运行分析的角度对加减速车道的行车状态和设计理论进行探讨,建立了车辆行驶的速度模型,提出了用匝道平均速度、线形协调系数、耗油量作为指标评价互通式立交线形质量的方法。它的运用对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评选及已建成立交的评价、改造有 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4.
半自动闭塞区段机车信号入口电流测试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机车交路的延长,铁路运输对机车信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道部新版的《铁路信号维护规则》对移频制式,不同载频的钢轨最小短路电流及机车信号接收灵敏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5.
分析了路基宽度变化时对建筑安装主体工程的影响幅度,对现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中综合指标的路基宽度取定值的调整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调整系数的确定和预可研的编制深度提出了建议。同时,对工可研路基土方、中小桥、互通立交匝道、隧道、管理养护设施等分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指标的选用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6.
匝道控制是一种限制交通流量,解决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一种基于排队长度的多入口匝道协调控制的新型算法能根据不同的交通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入口匝道。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7.
匝道控制是一种限制交通流量,解决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控制方法多采用单入口匝道控制,一种基于需求-容量差额控制的多匝道协调控制的新型算法能更有效地控制入口匝道.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8.
匝道控制是一种限制交通流量,解决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控制方法多采用单入口匝道控制,一种基于需求-容量差额控制的多匝道协调控制的新型算法能更有效地控制入口匝道。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9.
匝道控制是一种限制交通流量,解决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一种基于排队长度的多入口匝道协调控制的新型算法能根据不同的交通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入口匝道。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0.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解决交通快速转换的关键节点,本文主要针对匝道与主线的连接部端部设计,尤其是端部附加路拱的设置,结合个人设计经验和具体工程实践,浅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以期对相关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