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92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自卸汽车的举升力要求,对F式自卸汽车液压、举升系统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建立起自卸汽车举升力与动力的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斜拉索由于具有自身质量轻、结构刚度差、结构阻尼小和自身长细比大的特点,极容易发生风(雨)致振动,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斜拉索作为斜拉桥的重要受力构件,准确掌握其风荷载对于桥梁抗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斜拉索在生产、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表面可能受到损伤,该斜拉索在临界雷诺数区的气动力特性和流场特性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此种状况,通过同步测力风洞试验,对表面无损伤斜拉索模型和表面损伤斜拉索模型在不同风攻角下的升力系数进行时程分析,得到边界层转捩的3个区域;将升力系数时程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得到升力时程频谱图,并通过频谱图分析随机信号的频域特征;对比从雷诺数亚临界、临界到超临界区表面无损伤和表面损伤斜拉索的流场变化,并从周围流场变化的角度分析雷诺数临界区斜拉索气动稳定性及可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无损伤和表面损伤模型的升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二者的升力时程在TrBL0向TrBL1阶段和TrBL1向TrBL2阶段过渡过程中会出现双稳态现象,损伤会影响斜拉索尾流区旋涡脱落的情况,进而对不同雷诺数下的Strouhal数值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给出1艘母型艇和4艘变形艇进行方案研究,最后的研究结果提供了2种变形艇,它们具有相同的安装功率和硬件,但是尾部锥度不同。利用合适的升力线程序和运算法则选出这两种变形艇的最佳效率性能,得出丰满形尾潜艇具有最佳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列车空气动力性能与流线型头部外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值计算、动模型试验、风洞试验、实车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宽度、高度及耦合外形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空气阻力和升力的影响,得到一系列理论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增加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列车交会压力波随流线型头部长度增加而呈对数减小,头车阻力、升力绝对值均随流线型头部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尾车阻力与流线型头部长度呈二次幂减小;②流线型头部纵向对称面最大控制型线从外凸到内凹,列车空气阻力、空气升力和交会压力波基本不变,减小鼻尖部位过渡曲线的曲率半径可以有效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③流线型头部俯视最大控制型线为方形时产生的交会压力波最小,尖梭形的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绝对值较小;④减小列车空气阻力和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既矛盾又统一,列车气动头部外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廖铭声 《机电设备》1996,(3):15-20,38
本文利用流体不变论及湍流基本定理,导出了减摇鳍的升力阻力及力矩计算公式。经与实验结果比较,其计算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陈振诚  陈昕  陈旸 《船舶》2012,23(1):21-25
船艇迎浪前进时,在风浪冲击下,艏部会高高翘起、而后又在波谷中跌落,形成纵摇、拍击、颠簸、失速、航速下降、稳定安全性降低等缺点。为了克服这样的不良航态,必须在水动力流场中,造成克服这些弱点的水动力和相应的水动力矩沿船体合理分布。为此,提出设置不同于常规船艇的船底浸湿面外形,使之产生足够强大的水动反冲击力、水动升力及相应的水动航向稳定扶正力矩,确保船艇不偏离目标;凭借足够强大的的水动升力和相应的船艇纵向稳定扶正力矩,消除船艇的纵摇拍击;以相应的船体横向稳定扶正力矩来克服船艇的横摇摆动。最终确保船艇平稳高速地破浪前进。而在风浪中转弯时所激起的强大水动离心力、水动反冲击力、水动升力和相应的水动助回转力矩、水动抗船体向心倾覆扶正力矩又能使船艇以很小的回转半径高速、稳定、安全地在风浪中转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对转螺旋桨这类组合式推进器的设计问题,采用了升力面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前后桨的相互迭代求出彼此间的诱导速度,以此来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此方法作了一对对转螺旋桨的设计,同时应用面元法进行了水动力预报。  相似文献   
19.
唐义虎 《船舶工程》2006,28(4):46-48
文章探讨V形割划式水翼艇翼航时初横稳性的计算,主要涉及水翼艇翼航时水翼浸深、横倾时左右翼升力的合力、回复力矩和稳性临界速度;提出了水翼艇翼航时稳性临界航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文中的计算和讨论可为V形割划式水翼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