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98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正>"十二五"期间,三峡集团公司将完成"三峡地下电站"和"三峡升船机"两个尾工项目,届时,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全面竣工。三峡工程2009年基本完工,后续增加的地下电站和升船机两个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按计划,三峡地下电站今年首批3台机组投产,2012年全部实现投产;升船机2014年底建  相似文献   
32.
升船机提升系统中船厢、水体和钢缆相互耦合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作者[1]先前采用水弹性理论建立的对整个提升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数值研究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对船厢变形状态下的缆力表达式作了更为详细的推导,然后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1∶30的缩比模型为对象,从整体角度,对其流固耦合问题,主要是提升过程中船厢内水体的晃荡、提升缆的受力和船厢动态响应,作了数值研究.在提升系统受到船厢内一非对称水波扰动的假定下,分别对船厢简化为刚性和考虑实际弹性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和对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计算结果表明,对升船机这样一个复杂系统,文献[1]中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及本文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科技新成果     
大连海事大学两项科研成果获奖;国内最大升船机通过鉴定;三峡库区首艘超高速水翼船投入营运。  相似文献   
34.
龙滩升船机中间渠道通航条件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龙滩水电枢纽两级升船机中间渠道内航行条件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渠道内船舶(队)单向航行速度小于2.0 m/s时,船行波、航行阻力和船体下沉量均不大;中间渠道直线段宽为32 m时,宜采用航、停的会让方式,航速应<1.5 m/s,而船舶宜停泊在右航线上;船舶(队)转弯时的航迹带要宽,因此不应有转弯段等航速会船。  相似文献   
35.
本文主要对船厂设备(主要是起重机,升船机,流水线等)的数字控制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对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单片机、PLC等控制器)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控制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37.
通过一台卷扬升船机事故现场的痕迹,结合理论计算,深入细致地论证了卷扬机高速轴及轴上零件的破损原因,提出了卷扬机在制造,使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8.
王念慎 《水运工程》1994,(4):39-41,28
提出一种双向风琴式气压升船机结构形式,这种气压升船机用压缩空气作为提升承船厢的驱动介质,以取代传统的钢索起重系统或水压系统。运行时不弃水,节约动力,结构简单(仅需安装风机),维修方便。  相似文献   
39.
在浙江省娥升船机轨道梁大修工程中,通过对斜面升船机轨道梁破损原因的分析,采用增设钢轨固定,活动垫板,钢筋网、钢纤维混凝土等技术措施,获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40.
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筑物之一。为保证船舶安全通过升船机上闸首,需在升船机上游设置浮式导航堤。本文详细论述了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进行的浮堤形状及尺度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适合三峡水库波浪的具有良好消波性能的浮堤剖面尺度及形状。本文亦讨论了浮堤的连接结构形式,并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连接结构主要设计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