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98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余良民 《造船技术》1997,(12):27-30
本文记录并分析了作为三峡升船机的中间试验工程的水口升船机承船厢下水计算,技术准备和下水过程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82.
介绍水口升船机主拖动系统,对主拖动系统的组成,控制方式,功能要求及系统的特点作了分析和介绍。并对多电机传动出力均衡的实现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3.
升船机厢内船舶最大纵向系缆力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建立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船舶所受最大纵向系缆力的计算模型(NNCM-MLHF-SLC-TGO);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可用于船舶所受最大纵向系缆力的初步预测;同时为升船机承船厢水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4.
正确分析风荷载对结构的动力作用是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结构的重要保障.采用了文献[1]研究的大型支承结构的广义悬臂梁力学模型及其自振频率和主振型,将风荷载分为平均风和脉动风,根据随机振动理论,用模态叠加法分别计算了大型支承结构在平均风和脉动风下的顺风向风振响应,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85.
信息     
《中国水运》2005,(4):63-64
天津港15万吨级航道6月完工;2007年起京杭运河禁止挂桨机船驶入;珠海高栏港将建两个5万吨泊位;2们0年前江津建千吨级泊位8个;霞凝新港钢板“陆转水”出国门;三峡垂直升船机年底开建;福建将新建13个集箱泊位;日照港巨资建亿吨大港;重庆84亿打造三峡库区旅游交通;韩国船厂附加调价条款;中国最大浮式生产储油船花落上海;江西湖口5000万兴建国际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86.
在垂直升船机运行过程中,承船厢船厢门是保证船厢水深、连通船厢水域和上下游水域的重要机构。通过简要介绍承船厢船厢门的结构及布置、控制系统的组成、运行过程实现,探讨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对船厢门启闭控制,使船厢门安全可靠运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正常运行过程中同步系统卷筒制动器意外上闸是水力式升船机最严重的事故工况之一。结合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设计参数,分析了该事故工况下升船机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控制指标,探讨风险预测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原型观测试验检验理论计算方法与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8.
黄群 《水运工程》2016,(12):183-187
在超过直径4 m的卷筒上同时安装多根大直径钢丝绳需解决卷筒可靠驱动、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精确定位、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同步缠绕等技术难题[JP2],工程具有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分析,采用综合性控制措施,完成了16个[JP]卷筒上共64根钢丝绳的安装,安装精度达到设计要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
三峡升船机下闸首涌浪超限改善工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勇 《水道港口》2016,(4):416-421
受下游引航道往复流影响,三峡升船机下闸首最大水位变率达0.9 m/h,超过0.5 m/s的设计值。文章提出了在下游引航道内设置防浪闸的思路和初步工程方案,利用MIKE21数学模型,对防浪闸阻隔波浪的效果进行了计算,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初步提出了防浪闸与升船机联合运行工艺。结果表明:设置防浪闸后,可使升船机下闸首最大水位变率降至0.45 m/h以下。  相似文献   
90.
李焱  刘俊涛 《水道港口》2014,(4):393-398
百色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采用带中间渠道的2级垂直升船机方案,第一级升船机设计最大提升高度为25.2 m,第二级升船机设计最大提升高度为88.8 m,中间渠道总长约2.2 km,渠道内双向过船。通过对升船机运转方式的分析和船舶过闸时间的计算,为保障升船机的通过能力,中间渠道中船舶的平均航速应大于1.5 m/s,综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建议百色中间渠道内的船舶航速取2.0~2.5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