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48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天山公路K1018+200-+800段边坡实地勘察研究.利用数值模拟DDA块体系统的非连续变形分析系统数值分析软件,对边坡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块体运动特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诸多不安全因素会影响边坡的稳定,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32.
33.
刘希新 《铁道车辆》2004,42(7):43-44
在2002年1月—2003年2月这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铁路车辆系统就连续发生了3起车轴冷切事故,且冷切断裂处都在轴颈卸荷槽部位。经有关部门鉴定,这3起冷切事故断口旧痕都在50%以上,这说明冷切是因漏探(或误判)引起的。  相似文献   
34.
2002年以来,全路共发生3起货车冷切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冷切部位都在轴颈卸荷槽区域。因此,探讨对货车RD2轮对不退轴承进行卸荷槽超声波手工探伤时的反射波的辨别,提高探伤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5.
36.
为进一步认识隧洞岩爆应变能释放机理,获得岩爆过程完整演化图像,定义弹脆性细观损伤模型和刚度退化迭代算法,并将其嵌入有限元程序模拟一个深埋隧洞岩爆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岩爆发生过程为首先在洞壁母岩中形成"V"形剪切滑移带,并从中分划出楔形岩爆体;随后岩爆孕育进入临界状态;最终楔形体挤压破坏,导致卸荷释放应变能。岩爆孕育、演化发生包含丰富细观力学机制:岩爆区的分划机制——剪切滑移;滑移带中的细观力学机制——张拉破坏;岩爆的临界状态——楔形体的极限平衡;岩爆能量释放——楔形体裂隙带卸荷。楔形体位移监测表明:岩爆发生时,楔形体经历弹性外鼓、卸荷回弹及片状抛出3个阶段,片状爆裂发生在卸荷回弹阶段。  相似文献   
37.
衡重式桩板挡墙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衡重式桩板挡墙结合了衡重式挡墙稳定性好和直立式桩板墙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优点,同时发挥了卸荷板的卸荷作用,减小下部桩板墙的土压力;此外卸荷板还给板下挡墙提供一个反弯矩,优化了挡墙内力分布.通过设计实例反映了衡重式桩板挡墙的受力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供其它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8.
长沙南站是"建桥合一"的大型高架铁路站房,主体钢结构体量大,结构复杂。结合工程施工现场情况,通过对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比较,确定了大型履带吊车竖向同步、水平由西向东推进的吊装方案。重点介绍跨桥栈道设计、屋面网架单元拼装方案的确定与实施、屋盖结构卸载、铸钢件足尺试验等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39.
杨海峰 《交通标准化》2007,(5):96-98,23
沉降及位移观测是软基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与进度.通过沉降与位移观测.可以指导施工进度,控制填筑速率,为施工期间沉降引起的增加土方量作出准确的测算,控制预压期推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并对沉降稳定卸荷时间作出准确的判断,最终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40.
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开挖卸荷施工地质灾害现象,笔者按照地下工程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实际受力状况,主要采用卸荷三轴试验方法,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问题,测试成果可为进一步正确分析研究岩爆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