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4篇
  免费   213篇
公路运输   3602篇
综合类   2522篇
水路运输   2082篇
铁路运输   1227篇
综合运输   24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53.
54.
55.
赵继志 《公路》1992,(4):43-46
修筑公路和城市道路时,在下述一些地段分布的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往往大于塑限:水文地质不良路段,地下水位浅,土体处于毛细饱水状态;农田灌溉发达地区,特别是菜田和稻田,土体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在夏、秋季节以及某些地区的春季,为持续降雨季节,受降雨影响,土的湿度增大;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经过冰冻作用,春季时期土的含水量高。  相似文献   
56.
衡枣高速公路红砂岩爆破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衡枣(衡阳-枣木铺)高速公路祁阳市潘市镇辖区红砂岩的爆破,以及在爆破施工中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7.
准确、快速、轻便地进行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是铁路建设的需要。文章试图将瞬态瑞利波技术用于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探讨了仪器研制的关键技术,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建立了地基系数K30和瑞利波波速VR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58.
研究目的:确定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填料的改良技术和填筑压实工艺。研究结果: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最大干密度随时间呈衰减趋势;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的压实厚度严格控制在30 cm以内,松铺系数为1.1~1.2;水泥改良陷性黄土不适合采用强振碾压,一般来说静压的施工效果较好,碾压遍数控制在4~5遍;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的含水率对压实度影响较大,含水量偏差应控制在-0.5%~ 1.5%;尽量缩短水泥改良土从拌和到碾压完成的时间,遵循“三快一密实原则“:快速摊铺、快速整平、碾压密实、快速检测,确保碾压和检测在水泥初凝前完成。  相似文献   
59.
限制内河船舶硫排放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东 《中国船检》2007,(10):94-95
二氧化硫是船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在高空被雨雪溶解,形成酸雨,酸雨可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给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从对人类影响的程度来讲,控制内河船舶的硫排放比远洋船舶更为迫切。然而,海上硫排放控制却走在了前面,控制区域不断增加,控制措施不断升级。在这种形势下,加快内河船舶硫排放控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作为有效措施之一就是限定船舶燃料油中的硫含量,因此,尽快完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定燃料油硫含量,引导船东选择符合规定的油品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60.
以成昆铁路红层地区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区,计算3个年份的地面割裂度及其年平均变化率,分析用地面割裂度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的不足及其原因。基于泥石流沟发育的物理模型,以原来的地面割裂度定义为基础,引入表述沟谷分布零散程度的异型度因子,导出新侵蚀系数公式。以3个小流域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为侵蚀程度强弱的标准,采用非参数统计推断方法,将侵蚀系数、地面割裂度的年变化值和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秩统计和次序统计。对秩统计参数和次序统计参数比较结果表明:在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方面,侵蚀系数优于地面割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